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457个页面,773个用户,18,744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M79榴弹发射器:修订间差异

来自火器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文件:M79榴弹发射器.jpg|无框|居中]]
[[文件:M79榴弹发射器.jpg|无框|居中|517x517像素]]
== 背景故事 ==
==背景故事==


=== 前世 ===
===前世===


 在1951年,当时的美国陆军意识到,在手榴弹的投掷距离(约50米)和60mm迫击炮的最小射程(约400米)之间,有一道火力空白需要填补,枪榴弹本来正适合用于填补这片火力空白,但发射枪榴弹时的步骤繁琐、射速慢,而且射击精度太低。
 在1951年,当时的美国陆军意识到,在手榴弹的投掷距离(约50米)和60mm迫击炮的最小射程(约400米)之间,有一道火力空白需要填补,枪榴弹本来正适合用于填补这片火力空白,但发射枪榴弹时的步骤繁琐、射速慢,而且射击精度太低。
第10行: 第10行:
 而在同一的时候,皮卡汀尼兵工厂设计了一种长约46mm的短粗形弹壳,里面采用所谓的“高/低压”原理,用于发射出这种40mm的“炮弹”。高/低压原理是在弹壳内部底部有一个小的厚壁壳装药室,作为发射药的存储室,药室周围有6个泄气孔,药室和弹壳、榴弹之间是空的。发射时药室里是“高压区”,而火药燃气进入弹壳的空间内形成“低压区”,把弹头推出枪管。这种高低压原理能减轻枪管承受的压力,降低弹头的初速,使得该系统重量轻、声音小、枪管也不需要很厚,由此诞生了M406破片杀伤高爆榴弹。
 而在同一的时候,皮卡汀尼兵工厂设计了一种长约46mm的短粗形弹壳,里面采用所谓的“高/低压”原理,用于发射出这种40mm的“炮弹”。高/低压原理是在弹壳内部底部有一个小的厚壁壳装药室,作为发射药的存储室,药室周围有6个泄气孔,药室和弹壳、榴弹之间是空的。发射时药室里是“高压区”,而火药燃气进入弹壳的空间内形成“低压区”,把弹头推出枪管。这种高低压原理能减轻枪管承受的压力,降低弹头的初速,使得该系统重量轻、声音小、枪管也不需要很厚,由此诞生了M406破片杀伤高爆榴弹。


[[文件:M406榴弹透视图.jpg|无框|居中]]
[[文件:M406榴弹透视图.jpg|无框|居中|456x456像素]]


 春田兵工厂也在1953年开始设计发射这种40mm高/低压榴弹的若干发射器,样机也设计了好几种,其中一种单发、枪管撅开式装填的方案S-3被选中。经过改进后,又命名为S-5,样子就像一把大号的短筒猎枪。最后美国陆军部在1960年10月把S-5定型为XM79。经过进一步的试验和改进后,XM79在1960年12月15日被正式定型为M79并计划装备部队.
 春田兵工厂也在1953年开始设计发射这种40mm高/低压榴弹的若干发射器,样机也设计了好几种,其中一种单发、枪管撅开式装填的方案S-3被选中。经过改进后,又命名为S-5,样子就像一把大号的短筒猎枪。最后美国陆军部在1960年10月把S-5定型为XM79。经过进一步的试验和改进后,XM79在1960年12月15日被正式定型为M79并计划装备部队.
第22行: 第22行:
 在激烈的战火中,总是会有一些士兵按捺不住寂寞,改装自己的武器,例如下图的截短M79,就是为了方便携带而进行的改装
 在激烈的战火中,总是会有一些士兵按捺不住寂寞,改装自己的武器,例如下图的截短M79,就是为了方便携带而进行的改装


[[文件:截短M79.jpg|无框|居中]]
[[文件:截短M79.jpg|无框|居中|427x427像素]]


M79有一个奇葩的“老弟”,就是他的衍生型号XM148,是M79的三连发型号,该枪为试验武器,且可靠性堪忧,在这里作为一个扩展,一笔带过
M79有一个奇葩的“老弟”,就是他的衍生型号XM148,是M79的三连发型号,该枪为试验武器,且可靠性堪忧,在这里作为一个扩展,一笔带过


[[文件:T148e1-2.jpg|无框|居中]]
[[文件:T148e1-2.jpg|无框|居中|306x306像素]]


=== 后续 ===
===后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M203获得了成功,并于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在1970年代初全面替换M79。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可以把步枪射手和榴弹射手合二为一,不单独占据单兵编制,因此可以配属到每个班2~3支M203,战斗中归班长指挥,而M79在一个排中也就一、两支,战斗中归排长指挥,两相比较,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可以构成更强的火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M203获得了成功,并于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在1970年代初全面替换M79。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可以把步枪射手和榴弹射手合二为一,不单独占据单兵编制,因此可以配属到每个班2~3支M203,战斗中归班长指挥,而M79在一个排中也就一、两支,战斗中归排长指挥,两相比较,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可以构成更强的火力。
第34行: 第34行:
M79在1975年全部退出美军现役,撤换下来后先是转入国民警卫队使用,然后又留作战略储备或支援外国军队。
M79在1975年全部退出美军现役,撤换下来后先是转入国民警卫队使用,然后又留作战略储备或支援外国军队。


=== 今生 ===
===今生===


 近这几年,一些海豹突击队和陆军特种部队在伊拉克被发现使用了M79,可能是由于M79比M203有较高的射程和精度;也可能是由于短突击步枪的流行,他们不想在这样短小轻巧的CQB武器上挂上一支沉重的M203。此外,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也发现有工兵使用M79来清理简易爆炸装置(IED)。
 近这几年,一些海豹突击队和陆军特种部队在伊拉克被发现使用了M79,可能是由于M79比M203有较高的射程和精度;也可能是由于短突击步枪的流行,他们不想在这样短小轻巧的CQB武器上挂上一支沉重的M203。此外,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也发现有工兵使用M79来清理简易爆炸装置(IED)。


 除美军外,M79也被其他国家的军队所装备,如澳大利亚、萨尔瓦多、以色列、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约旦、土耳其等等近30个国家。目前仍然有不少国家把M79列为制式装备。另外也有一些地方的执法机构使用M79发射催泪弹、橡皮弹等非致命弹药,作为防暴器材使用。
 除美军外,M79也被其他国家的军队所装备,如澳大利亚、萨尔瓦多、以色列、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约旦、土耳其等等近30个国家。目前仍然有不少国家把M79列为制式装备。另外也有一些地方的执法机构使用M79发射催泪弹、橡皮弹等非致命弹药,作为防暴器材使用。<gallery mode="nolines">
File:南非M79.jpg
File:越南M79.jpg
File:Greek M79 G3.jpg
File:Greek M79.jpg
File:尼日利亚军队M79.jpg
File:陆军第五特种大队和M79.jpg
</gallery>


=== 题外话 ===
===题外话===


 在美国,当时有几个承包商一起生产M79,除春田兵工厂外,还有Action Manufacturing Company,Exotic Metal Products,Kanarr Corporation和Thompson-Ramo-Woolridge。到1971年停产时,美国一共生产了超过350,000支M79。
 在美国,当时有几个承包商一起生产M79,除春田兵工厂外,还有Action Manufacturing Company,Exotic Metal Products,Kanarr Corporation和Thompson-Ramo-Woolridge。到1971年停产时,美国一共生产了超过350,000支M79。
== 枪械数据及使用方法 ==
==枪械数据及使用方法==
M79配用的弹药类型有多种,包括包括:M406、M381、M386、爆弹(HE),M430杀伤/反坦克两用弹(HE-DP),M397、M397A1跳炸弹、M576鹿弹(4号铅霰弹)、M651催泪弹和M382、M781、M407A1训练弹等等。由于撅开式的装填方式,枪管扣在机匣上,不能承受太大的膛压,因此在M203装备部队后研制的某些新弹药不能在M79上发射,如M441高爆弹、M433两用弹等。但也有一些新的非致命性弹药因为膛压很低,所以仍然能与M79通用,如M1006海绵棍弹和M1029人群驱散弹(橡胶霰弹)。
[[File:M79ammo.gif|替代=|居中]]
M79能够发射的各种弹药
 
 
M79榴弹发射器的动作过程如下:
{| class="wikitable"
|枪管解锁:滑动枪管卡笋,使枪管解锁。
 
待击:枪管转动时,带动待击杆,使击锤转动,被阻铁扣合,形成待击状态。
 
抽壳:枪管打开后,抽壳钩会把枪膛内的弹壳向后拉出约1/2英寸。
 
抛壳:M79榴弹发射器不能自动弹出弹壳,必须让射手用手抽出。(电影T2中,州长大人是把枪管竖起来,让弹壳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出来)
 
装填:把新的榴弹插入枪管尾部。
 
关闭枪管:转动枪管,让枪管卡笋重新扣合枪管。
 
打开保险:关闭枪管时,手动保险也会自动关闭,射击前,必须用手把保险钮向前推至露出字母“F”。
 
射击:扣压扳机,阻铁移动解脱击锤,使击锤敲击击针,击针撞击底火。底火点燃高压室内的发射药,在高压室里产生约35000磅(2,461 kg/cm<sup>2</sup>)的压力,冲破6个泄气孔的密封铜片后,火药燃气进入低压室,压力下降到3000磅(211 kg/cm<sup>2</sup>),把弹头以250fps(76 m/s)的速度推出枪管。
|}
<gallery mode="nolines">
File:M79各种射击姿势.gif
File:M79间瞄射击.gif
File:M79正确瞄准时的图像.gif
File:M79瞄准姿势.gif
File:M79机瞄.jpg
File:M79机瞄2.gif
</gallery><gallery caption="内部结构">
File:M79不完全分解.gif
File:M79扳机部位2.gif
File:M79扳机部位1.gif
</gallery>
{| class="wikitable"
|-
|
发射器长||29" (737 mm)
|-
|发射管长||14" (356 mm)
|-
|空重||6.0 lbs (2.72 kg)
|-
|膛线||6条,右旋,缠距1219mm
|-
|初速||76 m/s
|-
|点目标||150 m
 
|-
|面目标||350 m
|-
|最大射程||400 m
|-
|战斗射速||6~8 rpm
|-
|扳机扣力||7.5~10 lbs (3.4~4.5kg)
|}
 
==写在最后==
本文全部搬运至枪炮世界网站,如果涉及版权问题,可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s>明明是黄夏留教授在微博上催更</s>
 
[[Category:特殊]]
[[分类:美国榴弹发射器]][[分类:榴弹发射器]]

2022年7月21日 (四) 14:54的最新版本

M79榴弹发射器.jpg

背景故事

前世

在1951年,当时的美国陆军意识到,在手榴弹的投掷距离(约50米)和60mm迫击炮的最小射程(约400米)之间,有一道火力空白需要填补,枪榴弹本来正适合用于填补这片火力空白,但发射枪榴弹时的步骤繁琐、射速慢,而且射击精度太低。

在1952年,陆军研制了一种合适的“炮弹”,战斗部是一枚直径40mm的预制破片球,装入高爆炸药,由金属线制成,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杀伤破片。以发射这枚战斗部为基础,在1952至1953年间开始了一系列的发射器的测试,早期的测试的样机包括有用弹簧作动力的发射器,以及M1伽兰德步枪的杯型枪榴弹发射器,这个研究的代号为“尼布利克项目(PROJECT NIBLICK)”,但试验中的这几种发射方式都不理想。

而在同一的时候,皮卡汀尼兵工厂设计了一种长约46mm的短粗形弹壳,里面采用所谓的“高/低压”原理,用于发射出这种40mm的“炮弹”。高/低压原理是在弹壳内部底部有一个小的厚壁壳装药室,作为发射药的存储室,药室周围有6个泄气孔,药室和弹壳、榴弹之间是空的。发射时药室里是“高压区”,而火药燃气进入弹壳的空间内形成“低压区”,把弹头推出枪管。这种高低压原理能减轻枪管承受的压力,降低弹头的初速,使得该系统重量轻、声音小、枪管也不需要很厚,由此诞生了M406破片杀伤高爆榴弹。

M406榴弹透视图.jpg

春田兵工厂也在1953年开始设计发射这种40mm高/低压榴弹的若干发射器,样机也设计了好几种,其中一种单发、枪管撅开式装填的方案S-3被选中。经过改进后,又命名为S-5,样子就像一把大号的短筒猎枪。最后美国陆军部在1960年10月把S-5定型为XM79。经过进一步的试验和改进后,XM79在1960年12月15日被正式定型为M79并计划装备部队.

1961年,首批M79榴弹发射器交付给美国陆军。1962年M79榴弹发射器和M406高爆杀伤弹开始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由于其轻便、可靠性,在训练有素的射手手中准确,为最小的步兵单位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机动火力,因此美军士兵都很喜欢在战斗中有M79的伴随,大家都戏称它是“排长的炮兵”。由于其发射时的效果,美军士兵还给它起了其他的绰号,有Thumper、Thump-Gun、Bloop Tube和Blooper等等,而澳大利亚士兵则称其为Wombat Gun。

而由于M406高爆杀伤弹的成功,也促使军方迅速研制了其他几种40mm弹药,包括烟雾弹和照明弹(闪光弹?),以及杀伤/反坦克两用弹、燃烧弹、鹿弹(近战中自卫用的霰弹)。

M79只能单发射击,重新装填和瞄准都需要时间,因此射速比较缓慢,有时无法跟得上战斗过程中的敌情变化。另外,为避免射手自身被爆炸破片所伤害,榴弹设有最小射程(必须自转飞行大约30米才能解开保险),因此榴弹射手不得不另外配备手枪或冲锋枪作为个人的自卫武器。而由于40mm榴弹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单兵携带的弹药量有限,在持续的激烈战斗中很容易就消耗光随身携带的弹药,到时候就只能依靠自卫武器来继续战斗。这正是后来研制XM148和M203等下挂式榴弹发射器的原因,因为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允许榴弹射手本身也可以是步枪射手,多占一个编制,没必要。

在激烈的战火中,总是会有一些士兵按捺不住寂寞,改装自己的武器,例如下图的截短M79,就是为了方便携带而进行的改装

截短M79.jpg

M79有一个奇葩的“老弟”,就是他的衍生型号XM148,是M79的三连发型号,该枪为试验武器,且可靠性堪忧,在这里作为一个扩展,一笔带过

T148e1-2.jpg

后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M203获得了成功,并于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在1970年代初全面替换M79。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可以把步枪射手和榴弹射手合二为一,不单独占据单兵编制,因此可以配属到每个班2~3支M203,战斗中归班长指挥,而M79在一个排中也就一、两支,战斗中归排长指挥,两相比较,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可以构成更强的火力。

M79在1975年全部退出美军现役,撤换下来后先是转入国民警卫队使用,然后又留作战略储备或支援外国军队。

今生

近这几年,一些海豹突击队和陆军特种部队在伊拉克被发现使用了M79,可能是由于M79比M203有较高的射程和精度;也可能是由于短突击步枪的流行,他们不想在这样短小轻巧的CQB武器上挂上一支沉重的M203。此外,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也发现有工兵使用M79来清理简易爆炸装置(IED)。

除美军外,M79也被其他国家的军队所装备,如澳大利亚、萨尔瓦多、以色列、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约旦、土耳其等等近30个国家。目前仍然有不少国家把M79列为制式装备。另外也有一些地方的执法机构使用M79发射催泪弹、橡皮弹等非致命弹药,作为防暴器材使用。

题外话

在美国,当时有几个承包商一起生产M79,除春田兵工厂外,还有Action Manufacturing Company,Exotic Metal Products,Kanarr Corporation和Thompson-Ramo-Woolridge。到1971年停产时,美国一共生产了超过350,000支M79。

枪械数据及使用方法

M79配用的弹药类型有多种,包括包括:M406、M381、M386、爆弹(HE),M430杀伤/反坦克两用弹(HE-DP),M397、M397A1跳炸弹、M576鹿弹(4号铅霰弹)、M651催泪弹和M382、M781、M407A1训练弹等等。由于撅开式的装填方式,枪管扣在机匣上,不能承受太大的膛压,因此在M203装备部队后研制的某些新弹药不能在M79上发射,如M441高爆弹、M433两用弹等。但也有一些新的非致命性弹药因为膛压很低,所以仍然能与M79通用,如M1006海绵棍弹和M1029人群驱散弹(橡胶霰弹)。

M79能够发射的各种弹药


M79榴弹发射器的动作过程如下:

枪管解锁:滑动枪管卡笋,使枪管解锁。

待击:枪管转动时,带动待击杆,使击锤转动,被阻铁扣合,形成待击状态。

抽壳:枪管打开后,抽壳钩会把枪膛内的弹壳向后拉出约1/2英寸。

抛壳:M79榴弹发射器不能自动弹出弹壳,必须让射手用手抽出。(电影T2中,州长大人是把枪管竖起来,让弹壳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出来)

装填:把新的榴弹插入枪管尾部。

关闭枪管:转动枪管,让枪管卡笋重新扣合枪管。

打开保险:关闭枪管时,手动保险也会自动关闭,射击前,必须用手把保险钮向前推至露出字母“F”。

射击:扣压扳机,阻铁移动解脱击锤,使击锤敲击击针,击针撞击底火。底火点燃高压室内的发射药,在高压室里产生约35000磅(2,461 kg/cm2)的压力,冲破6个泄气孔的密封铜片后,火药燃气进入低压室,压力下降到3000磅(211 kg/cm2),把弹头以250fps(76 m/s)的速度推出枪管。

发射器长||29" (737 mm)

发射管长 14" (356 mm)
空重 6.0 lbs (2.72 kg)
膛线 6条,右旋,缠距1219mm
初速 76 m/s
点目标 150 m
面目标 350 m
最大射程 400 m
战斗射速 6~8 rpm
扳机扣力 7.5~10 lbs (3.4~4.5kg)

写在最后

本文全部搬运至枪炮世界网站,如果涉及版权问题,可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明明是黄夏留教授在微博上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