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482个页面,779个用户,18,831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T34中型坦克:修订间差异

来自火器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T3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领导设计的中型坦克,是苏联使用的影响力最大的中型坦克之一。 T-34坦克战斗全重32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千米,装备一门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很突出的坦克。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未显示3个用户的3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T3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领导设计的中型坦克 ,是苏联使用的影响力最大的中型坦克之一
'''T34中型坦克'''
==概述==
T-34坦克(英文:T-34 Medium Tank,俄文:T-34 ТАНК,),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领导设计的中型坦克。
 
T-34坦克战斗全重32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千米,装备一门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很突出的坦克。
T-34坦克战斗全重32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千米,装备一门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很突出的坦克。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T-34系列坦克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T-34坦克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T-34系列坦克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T-34坦克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File:T3485.jpg]]
==研发历史==
早在1938年苏联退出西班牙内战之前,其派往西班牙的部队就已迅速把上述实战经验呈报回国。国防人民委员库里曼特·伏罗希洛夫于1937年3月21日给红军汽车装甲坦克局(ABTU)局长古斯塔夫·古斯塔沃维奇·鲍基斯去信:T-26 坦克的实战经验表明该车不适合在居民点进行战斗,该车在巷战中损失巨大,而其他坦克在巷战中也不会有更好表现。我们必须拥有适合巷战的坦克,不仅能在小城镇中作战,也能够在大城市里作战,特别是在大城市,敌人依托高层建筑可有效攻击坦克顶部。(邀请阿尔曼和克里沃舍因)讨论上述问题,并在20天内向我报告你们关于设计巷战专用坦克的想法。
相关工作迅速展开。1937年5月7日,汽车装甲坦克局与多家坦克厂的首席设计师举行会议,决定对BT-7、T-46、T-35坦克进行现代化改造,通过换装新炮塔使主炮仰角可达70度。会上还讨论了新型“巷战坦克”的另外两种变形车,其中之一是T-29多炮塔坦克的演变型,主炮塔装1门仰角达到要求的76毫米炮,两个副炮塔前部都装有12.7毫米DK机枪和7.62毫米DT并列机枪,采用30毫米倾斜装甲,全重约30吨。
汽车装甲坦克局于1937年10月13日批准了名为BT-20的新型快速坦克战技需求指标。该车重13~14吨,是一种装备机械化兵团和骑兵坦克团的轮履两用坦克,在现有BT快速坦克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但并没有显著区别。保留了BT坦克的悬挂装置,每侧有3个带动力驱动的负重轮,以此改善轮式行驶时的越野机动性。履带和轮式行驶时的最大速度均为70千米/时。
而红军的新式中型坦克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于1933年启动的T-29坦克计划与T-28非常相似,但是换装了克里斯蒂悬挂,前部装甲30~40毫米,略优于T-28,但仍不足以抵挡反坦克炮近距离攻击。中型坦克战技需求指标至略微透露了一点苏军中型坦克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在1939年换装柴油机”。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也接到类似指令,要求其“在不影响主要工作的前提下,同步研究将汽油机换装为柴油机的课题”。
1938年5月4日,在苏联最高国防会议上,科什金将A-32(又称T-32)坦克的设计提交了上去,受到包括斯大林在内的领导认可。
在国防委员会对哈尔科夫工厂设计出的A-20不是太满意的情况下,科什金提出用新型的BD-2柴油发动机安装在新的坦克上,在速度更快的前提下兼顾装甲防护。而BD-2发动机功率高达540马力,是后来著名的V-2坦克发动机的前身,同时悬挂部分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使A-32达到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也有着每秒40度的转向能力。最后,再加上L-10U型76.2毫米火炮,火力也很出色。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斯大林表示对新坦克进一步提高防护就可以投入量产,在装甲加强、火炮换为L-11型76毫米火炮的A-32坦克,拥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T-34中型坦克,以纪念苏联1934年发布的大规模发展装甲部队的法令。
哈尔科夫工厂按照国防委员会的要求,对T-34坦克采用比A-32坦克更厚的装甲以及更加强力的火炮和更加可靠的传动装置。1940年1月,工厂生产出两辆T-34坦克的原型车。科什金为了测试这款坦克,亲自率领2辆T-34坦克进行哈尔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辅-哈尔科夫的长途行驶试验。
[[File:T34早期.jpg]]
==不同型号==
T-34按照火炮口径,主要分为T-34/76型和T-34/85型两大系列。
T-34/76坦克按炮塔不同,主要分为采用简易炮塔和新式六角形炮塔两种,后者又分为铸造型和焊接型,各厂制造方式也有不同。两种炮塔均采用F34型76.2 mm坦克炮,简易炮塔型一般被称为1941/1942年型,六角炮塔型在1943年成为统一生产制式,后来被称为1943年型。各类T-34在1942年总产量达12553辆。
==技术特点==
1.乘员和传动装置布局:
T-34坦克车体是焊接制成的,共分3部分,驾驶员和机电员位于车体前部,战斗舱上车体中部,车体后部装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
[[File:T34设计图.jpg]]
2.装甲防护数据参考:
T-34坦克使用了倾斜装甲设计,车体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也是倾斜装甲设计。
倾斜装甲提高了坦克的防御能力,一来可以大大提高跳弹的几率,二来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型的斜边。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70毫米的等效装甲,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相当于54毫米的等效装甲。

2024年10月14日 (一) 13:34的最新版本

T34中型坦克

概述

T-34坦克(英文:T-34 Medium Tank,俄文:T-34 ТАН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领导设计的中型坦克。

T-34坦克战斗全重32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千米,装备一门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很突出的坦克。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T-34系列坦克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T-34坦克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T3485.jpg

研发历史

早在1938年苏联退出西班牙内战之前,其派往西班牙的部队就已迅速把上述实战经验呈报回国。国防人民委员库里曼特·伏罗希洛夫于1937年3月21日给红军汽车装甲坦克局(ABTU)局长古斯塔夫·古斯塔沃维奇·鲍基斯去信:T-26 坦克的实战经验表明该车不适合在居民点进行战斗,该车在巷战中损失巨大,而其他坦克在巷战中也不会有更好表现。我们必须拥有适合巷战的坦克,不仅能在小城镇中作战,也能够在大城市里作战,特别是在大城市,敌人依托高层建筑可有效攻击坦克顶部。(邀请阿尔曼和克里沃舍因)讨论上述问题,并在20天内向我报告你们关于设计巷战专用坦克的想法。

相关工作迅速展开。1937年5月7日,汽车装甲坦克局与多家坦克厂的首席设计师举行会议,决定对BT-7、T-46、T-35坦克进行现代化改造,通过换装新炮塔使主炮仰角可达70度。会上还讨论了新型“巷战坦克”的另外两种变形车,其中之一是T-29多炮塔坦克的演变型,主炮塔装1门仰角达到要求的76毫米炮,两个副炮塔前部都装有12.7毫米DK机枪和7.62毫米DT并列机枪,采用30毫米倾斜装甲,全重约30吨。

汽车装甲坦克局于1937年10月13日批准了名为BT-20的新型快速坦克战技需求指标。该车重13~14吨,是一种装备机械化兵团和骑兵坦克团的轮履两用坦克,在现有BT快速坦克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但并没有显著区别。保留了BT坦克的悬挂装置,每侧有3个带动力驱动的负重轮,以此改善轮式行驶时的越野机动性。履带和轮式行驶时的最大速度均为70千米/时。

而红军的新式中型坦克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于1933年启动的T-29坦克计划与T-28非常相似,但是换装了克里斯蒂悬挂,前部装甲30~40毫米,略优于T-28,但仍不足以抵挡反坦克炮近距离攻击。中型坦克战技需求指标至略微透露了一点苏军中型坦克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在1939年换装柴油机”。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也接到类似指令,要求其“在不影响主要工作的前提下,同步研究将汽油机换装为柴油机的课题”。

1938年5月4日,在苏联最高国防会议上,科什金将A-32(又称T-32)坦克的设计提交了上去,受到包括斯大林在内的领导认可。

在国防委员会对哈尔科夫工厂设计出的A-20不是太满意的情况下,科什金提出用新型的BD-2柴油发动机安装在新的坦克上,在速度更快的前提下兼顾装甲防护。而BD-2发动机功率高达540马力,是后来著名的V-2坦克发动机的前身,同时悬挂部分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使A-32达到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也有着每秒40度的转向能力。最后,再加上L-10U型76.2毫米火炮,火力也很出色。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斯大林表示对新坦克进一步提高防护就可以投入量产,在装甲加强、火炮换为L-11型76毫米火炮的A-32坦克,拥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T-34中型坦克,以纪念苏联1934年发布的大规模发展装甲部队的法令。

哈尔科夫工厂按照国防委员会的要求,对T-34坦克采用比A-32坦克更厚的装甲以及更加强力的火炮和更加可靠的传动装置。1940年1月,工厂生产出两辆T-34坦克的原型车。科什金为了测试这款坦克,亲自率领2辆T-34坦克进行哈尔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辅-哈尔科夫的长途行驶试验。 T34早期.jpg

不同型号

T-34按照火炮口径,主要分为T-34/76型和T-34/85型两大系列。


T-34/76坦克按炮塔不同,主要分为采用简易炮塔和新式六角形炮塔两种,后者又分为铸造型和焊接型,各厂制造方式也有不同。两种炮塔均采用F34型76.2 mm坦克炮,简易炮塔型一般被称为1941/1942年型,六角炮塔型在1943年成为统一生产制式,后来被称为1943年型。各类T-34在1942年总产量达12553辆。

技术特点

1.乘员和传动装置布局: T-34坦克车体是焊接制成的,共分3部分,驾驶员和机电员位于车体前部,战斗舱上车体中部,车体后部装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 T34设计图.jpg

2.装甲防护数据参考: T-34坦克使用了倾斜装甲设计,车体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也是倾斜装甲设计。 倾斜装甲提高了坦克的防御能力,一来可以大大提高跳弹的几率,二来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型的斜边。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70毫米的等效装甲,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相当于54毫米的等效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