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482个页面,779个用户,18,831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Stg44突击步枪

来自火器百科
银河系菌留言 | 贡献2024年7月19日 (五) 02:3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thumb StG44突击步枪(Sturmgewehr 44,定型投产时名为MP43)是德国于二战时期研制的一款突击步枪,也是历史上第一支使用短药筒中间型威力枪弹并大规模装备的突击步枪。 == 研制历史 == 实践证明二十世纪初的标准步枪弹药对自动步枪来说威力过大,当时的自动步枪像机枪般采用全威力弹,导致连发射击时难以控制精度…”)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E58D8835A0718D7745DF6C62BAA6DD29.jpg

StG44突击步枪(Sturmgewehr 44,定型投产时名为MP43)是德国于二战时期研制的一款突击步枪,也是历史上第一支使用短药筒中间型威力枪弹并大规模装备的突击步枪。

研制历史

实践证明二十世纪初的标准步枪弹药对自动步枪来说威力过大,当时的自动步枪像机枪般采用全威力弹,导致连发射击时难以控制精度,其重量亦不方便单兵携带。到30年代后期,德国陆军开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药筒弹药,将冲锋枪的特点结合到全自动步枪上,虽然射程不如步枪,但可保持比步枪轻便的特点并改善连发射击精度,兼具传统步枪射程精度与冲锋枪方便携带、反应迅速、火力强大的优点。

黑内尔公司以枪械设计师雨果·施迈瑟为设计师,开始设计使用短药筒弹药的自动步枪。1941年,经过反复实验后德国成功研制一种7.92×33毫米短弹。它的长度比当时的德军7.92×57毫米标准步枪子弹短,弹头更轻,发射药也较少,使单兵能携带更多弹药;单发弹头在有效射程内的威力足以瘫痪一名敌军,全自动火力密度直逼冲锋枪,后座力亦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这类短弹被称为中间型威力枪弹,随后能使用这种短枪弹的新型自动步枪很快被研制出来。

1942年黑内尔公司设计使用7.92×33毫米短枪弹的原型枪MKb42(MKb是德语Maschinenkarabiner的缩写,意为自动卡宾枪),经测试后被德国军方选中。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和枪机偏移式闭锁,在击发枪弹后,少部分气体顺着枪管上的小孔经导气管导入机匣,推动枪栓向后,完成抛壳、重新上膛和再击发的过程。其单发闭锁系统使枪手在单发射击模式时,能在有效射程内保持合理的精确度,并有全自动射击模式以应付突发的近距离作战。

该枪可有效压制冲锋枪射程外的敌方火力据点,在数把突击步枪密集开火时能发射大量子弹呼啸划过敌方及击中敌人四周,对敌产生心理恐惧,将其压制在掩体后方;密集的火力也大幅提高击中敌方的几率,在笨重的班用轻机枪或者更多的栓动、半自动步枪以外提供了更方便的选择,在当时同类轻武器中属于划时代的设计。

该枪的弧形弹匣能装入30发子弹,比所有现役步枪载弹量更高,减少战时士兵更换弹夹的次数;前置的觇孔能让士兵于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大致上瞄准目标,虽然如此会牺牲掉部分远距打击的精确度,但毕竟此武器原初设计上并非是作为精确射击之用,而为了弥补这项缺憾,早期版本亦可加装光学瞄准镜。全枪大量采用冲压工艺,生产成本较机械加工低和有效率,适合大规模生产。

原型枪进行了小批量生产,借由空投方式火速送往东线战场上一支正遭到红军围困的德国部队手上,使部队成功突围而出。其前卫的设计概念震撼了苏联红军,也因此促使苏联研制相似概念的武器,催生出举世闻名的AK。

但是该枪的生产过程并非顺遂,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早先因为尚未意识到当时战争型态已由一战远距壕沟战演变至近距离城镇战,而以该武器既无法打击400m以外的敌人,近距离火力密集度又不如现役冲锋枪为理由,禁止生产这种不伦不类的武器,只能够少量的投入研究。为了绕过希特勒下令停止该枪研制的干扰,顺利投入生产,它借用了冲锋枪的命名方式,命名为MP43(Maschinenpistole 43)以暂时瞒过元首,但此枪的弹药和威力实际上都是步枪的规格,而非手枪子弹等级。MP43随后做了些许利于生产的设计变更后,定名为MP44,少量发配到部队之中。

但纸总包不住火,1944年,希特勒赴东线视察战况,当他问及德军将士需要什么时,将士们异口同声回答:“更多的新步枪!”希特勒很好奇这是什么武器,一看之下发现是自己早已禁止生产的武器。希特勒一开始大为困惑并震怒,直到看过该枪火力展示后明白当初的看法有所偏差,于是宣布把MP44改定名为Sturmgewehr 44(意指突击步枪1944年型),简称StG44,并优先生产该枪,这也是“突击步枪”一名的由来。由于纳粹德国当时已濒临战败,到战争结束时该枪仅生产了40万支,但该枪在1944年曾普遍装备于装甲旅中,为西线盟军带来不小震撼。

诸元

项目 数据
全长 940mm
枪管长 419mm
全重 4.62kg(空枪)

5.12kg(装弹)

子弹 7.92×33mm Kurz弹
自动方式 长行程活塞式
闭锁方式 枪管偏移式闭锁
射速 500——600rpm
有效射程 300m
枪口初速 685m/s
供弹方式 30发弹匣

使用情况

东德国家人民军及警察在战后一段短时间内以“MPi.44”的名义使用过StG44,其后在列装AK步枪后便把它们完全淘汰。另外,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也曾短暂装备过StG44,后来捷克政府把它们卖了给叙利亚等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亦有把德国国防军遗留的StG44配发给南斯拉夫人民军伞兵部队使用,直到它们在1983年完全被扎斯塔瓦M70取代为止;之后南斯拉夫把部分退役的StG44卖给英国的收藏家及其他友好的中东和非洲国家。

阿根廷曾在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于当地生产StG44的实验版本,然而他们最后还是采用了FN FAL,这是考虑到7.62×51毫米北约子弹在当时的普及程度和火力更强等因素,而且更能撇清该国跟纳粹德国的联系。

在冷战期间苏联和其他东方阵营国家向一些友好国家和反政府游击队提供了大量在二战期间缴获的德军枪械和弹药,当中亦包括了StG44,其中法军在阿尔及利亚发现了大量StG44并确认它们来自捷克斯洛伐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越战期间亦被发现使用该种步枪。目前一些在中东和非洲之角的民兵和游击队仍然有限度使用StG44,美军亦曾于伊拉克叛军及民兵手上缴获该枪。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叙利亚叛军也曾从叙利亚政府军的军火库内缴获5,000多枝StG44并用于实战,包括把它们安装在遥控武器系统上。

转角枪

转角射击的概念最早源自于一战。当时的澳大利亚军队就曾制作过相关的组件。在二战时期,德国国防军也曾为MG42和StG44等枪械制作了一种名为“Krummlauf”的转角枪管以更有效地攻击位于死角位的敌人,这些枪管有扭曲30°、45°、60°和90°的版本。由于子弹在出膛时会撞击弯曲的枪管而变成碎片飞散出去,从而制造出类似霰弹枪的效果导致毫无精度可言,杀伤力也不甚理想。基于子弹出膛时必定会被撞成碎片,这些弯曲枪管的寿命本身也极短,视不同版本而定,一般介乎150—300发左右。纳粹德国的武器工程师曾作出多番尝试来使Krummlauf实用化,包括在枪管上开孔以促进散热并减慢子弹的出膛速度,可是并没有取得显著成功,Krummlauf至今仍被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是一种失败的设计。此外,美国和苏联军方在二战过后也曾测试过类似的设计。

不过,转角射击的概念后来被以色列所继承,他们并在21世纪成功研制出墙角枪(Corner Shot),目前已获部分国家的反恐部队所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