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8mm

發展背景

單兵自衛武器(Personal Defence Weapon,簡稱PDW)的概念,最初是在1986年美國戰備協會舉辦的年會上提出的,期後美國本寧堡步兵學校在《美國輕武器總規劃》中正式提出開發PDW的設想,其目的是取代手槍、衝鋒鎗和短突擊步槍。根據該規劃的要求,PDW的裝備對象是駕駛員、操作員、司令部人員、裝甲兵、工兵、無線電員、飛行員、後勤人員或維護保養人員等。這些人員雖然不是一線步兵,卻占軍隊總人數一半以上,他們很少有時間來提高個人射擊技術,而他們所裝備的自衛武器——手槍和衝鋒鎗大多數發射9mm Para手槍彈,不能有效對付穿著防彈衣的人敵人。因此,對PDW的要求要重量輕,易於攜帶,容易瞄準和操作,能有效對付防彈衣。在1989年4月16日,北約組織發布的AC225文件中明確表示需要在北約各國軍隊中裝備這種武器。



標準之爭

2002-2003年,NATO為了確定PDW武器彈藥的標準,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對象為FN的5.7*28mm和HK的4.6*30mm。這些測試對彈藥提出了如下要求:比9*19mm手槍彈更遠的射程,更高的精度,更好的終點性能,以及穿透防彈衣的能力。經過法國、加拿大、美國、英國的專家論證之後,一直認為FN的5.7*28mm是「毫無疑問的」更優選擇。NATO團隊指出,5.7*28mm比4.6*30mm:

①在對於無防護目標時有更高的效率(高出27%)

②對極端溫度環境有更好的適應性

③更低的潛在槍管磨損風險

④遠距離上更好的存能

⑤形制接近5.56NATO,便於在已有生產線上展開生產

⑥已有成熟、完整的武器系統(指P90和Five-seveN,此時HK發射4.6*30mm的UCP手槍還在概念階段)

在可靠性測試中,5.7*28mm得分127,去除德國和比利時意見評分為96;4.6*30mm得分107,去除德國和比利時意見評分83。在技術層面,5.7*28mm贏得競爭並被NATO推薦作為PDW彈藥的標準。


性能特點

作為9*19mm帕拉貝魯姆的替代者,5.7*28mm有著眾多優點。其重量只有9mm的三分之二左右,在同等負重時可攜帶更多彈藥,更小的直徑使其彈匣容量更大。儘管被指出5.7mm會產生相當可觀的槍口焰(尤其是在手槍發射時),但它的後坐力比9mm少30%左右,提升操控性。高初速也為其帶來相當平直的彈道。

作為設計指標之一,5.7*28mm SS190很好的達到了要求。使用P90衝鋒鎗發射時,可在200m的距離上擊穿CRISAT防彈背心(1.6mm鈦合金和20層凱夫拉),或IIIA級凱夫拉防彈背心(48層凱夫拉),而Five-seveN發射SS190可在50m的距離上達到相同效果。值得稱道的是,SS190在保證良好穿透力的同時,極大減少了潛在附帶損害的可能性。它的彈頭設計使其進入人體2英寸後就會翻滾,而不是過度穿透,跳彈的機率也很低。由於輕彈頭(31格令)的緣故,在400米的距離上,彈頭就將失去大部分動能,而衝鋒鎗發射的9mm帕彈在800米的距離上仍保持著殺傷力。400m遠超SS190的交戰距離,這樣來看,輕彈頭帶來的低存能並不一定是缺點。另外,由於SS190不靠破片或彈頭擴張來殺傷人體,因而不會受到1899年海牙公約的限制(該公約禁止擴張性彈頭作為軍事用途)

據FN稱,在P90發射時,SS190有效射程200m,最大射程1800m;在Five-seveN發射時,有效射程50m,最大射程1510m。穿透彈道凝膠或其他媒介時,彈頭會「翻筋斗」,尾部反轉到彈尖前方,從而造成大空腔。然而,很多人對於它的終端性能仍然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