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56-2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
56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於1956年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56-2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於1968年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現已退役。該炮炮身由線膛身管、錐形擴大藥室、調孔環、炮閂座、炮閂、擊發機構組成,炮閂為斷隔螺閉鎖結構;炮架為可摺疊三腳架,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結合,必要時可不用炮架,實施肩扛炮身射擊。
國家:中國
武器信息
名稱:56-2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
口徑:小口徑炮
武器數據
口徑:75毫米
總重:52千克
全長:2,124毫米
炮管長度:2,124毫米
最大射程:6,500米
炮口初速:310米/秒
彈藥參數
可使用彈藥類型
型號:破甲彈
結構特點
該炮炮身由線膛身管、錐形擴大藥室、調孔環、炮閂座、炮閂、擊發機構組成,炮閂為斷隔螺閉鎖結構;炮架為可摺疊三腳架,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結合,必要時可不用炮架,實施肩扛炮身射擊。口徑:75毫米。戰鬥狀態全重:52千克。炮身重:34千克。炮架重:16千克。炮身長:2124毫米。火線高:425-720毫米。全彈重:破甲彈:6.58千克。榴彈:8.8千克。破甲彈破甲厚度:150毫米/30度。180毫米/0度。彈藥基數:30發。初速:破甲彈:285米/秒。殺傷爆破榴彈:310米/秒。射速:6-8發/分。最大射程:榴彈:6500米。直射距離:破甲彈:340米。高低射界:-5度-30度。方向射界:360度。炮班人數:7人。 56式75mm無後坐力炮最大炮口初速31Om/s(殺爆榴彈),最大膛壓50MPa,最大射程6500m(殺爆榴彈),直射距離400m(殺爆榴彈),炮身全長2.124m,身管長1.654m,膛線總數28條、右旋,火線高780mm(使用輪式炮架,不帶車輪時火線高550mm),炮身質量45kg,炮架質量43.6kS,火炮戰鬥狀態質量87kg(52式122.9Kg,56-1式93kg、56-2式50kg),戰鬥射速6-8發/分,高低射界-5°-+30°,方向射界左右各15°(鬆開方向限制器可迴旋360°),炮後危險區張角60°、長36m,配有間、直瞄光學瞄具。該炮可由3人背負或使用畜力、機動車輛牽引。
56-1式75mm無後坐力炮的主要改進之處是減輕了輪式炮架和身管質量。輪式炮架的質量由43.6kg減到32.4kg,身管質量由45kg減到34kg。
改裝
56-2式75mm無後坐力炮於1968年投產,主要改進之處是重新設計了炮架,由輪式炮架改為三腳架(總質量16kg)並減薄了身管:全炮質量減到50kg,增設了機械瞄具;擊發機構增加了一套,即增設了前握把和扳機等機件,可更方便地實施肩射。
實戰案例
在"珍寶島"戰中,56式75mm無後坐力炮與其他武器配合,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1969年3月15日8時2分,"珍寶島"保衛戰中最大的一場戰鬥打響了。蘇軍集中使用200名步兵、20餘輛坦克和30輛裝甲車,在縱深炮火的掩護下,開始對珍寶島上的我方守軍發起衝擊,首次投入的兵力為裝甲車6輛、步兵數十名,當時我方56式75mm無後坐力炮排配置在主陣地後方江叉東面的3號陣地。
9時30分,上級命令炮7班班長楊林帶領7、8班攜帶兩門56式75mm無後坐力炮上島參戰,第9班攜帶一門56式75mm無後坐力炮留在3號陣地以防止蘇軍側擊或包抄我方珍寶島上的主陣地。
7、8班戰士在短暫準備後,成梯次隊形跑步通過結冰的江叉,沖向珍寶島主陣地。他們剛一出發,蘇方4輛T-62坦克即沿着西南側江叉向我方主陣地後方衝來。由於時間緊迫,7、8班根本來不及架炮、裝填炮彈,只能佔據有利地形,準備手榴彈。當蘇方坦克前進至距他們十餘米時,楊林和8班班長李德忠不顧敵坦克機槍的掃射,挺身起來向敵坦克連續投擲了5枚手榴彈,2、3號陣地上的各種反坦克火力也向蘇方坦克縱隊連續猛烈射擊,但未能擊穿T-62的炮塔裝甲,只是在車體裝甲上留下了一個穿洞,但由於金屬射流穿甲後效不夠,並沒有引起超壓效應擊斃全部乘員。打頭的一輛T-62在遭到打擊後企圖轉向規避(或者是整個縱隊為了展開橫隊進攻),不料卻沖入了我方早巳埋設好的反坦克雷場中,當即就被炸斷了左側履帶,其他3輛坦克見狀立刻倒車撤退,此時這輛坦克中的一名乘員打開艙蓋企圖跳車,當即被我方衝鋒鎗擊斃並掛在車體外面,卡住了艙蓋,我方人員立刻爬上車體,以一枚手榴彈將其餘車組人員炸斃。後來這輛T-62被我方繳獲,現存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看到蘇方坦克撤退,7、8班立刻進入我方主陣地協同防守。7班剛進入作為掩體的土堤,就發現左前方灌木叢中有敵方1輛坦克和3輛裝甲車向我方主陣地不斷射擊。7班迅速架炮,瞄準敵裝甲車開火射擊,首發命中,將裝甲車擊燃。然後7班立刻向左機動轉移陣地,剛到第二射擊位置,敵方兩輛裝甲車就向他們衝來。楊林沉着鎮靜地跟蹤瞄準,當敵裝甲車衝到80m左右的時候,利用無後坐力炮一炮擊毀第一輛敵車,另一輛車掉頭逃跑。楊林帶領全班戰士追上去連打兩炮,擊中車尾將敵擊傷。
此時蘇軍衝擊暫停,楊林命令幾名戰土去、3號陣地取來更多炮彈,為打擊蘇軍再次衝擊作準備。不久,蘇軍一輛裝甲車和一輛T-62坦克再次越過江叉東側的灌木叢向我方衝來,7班立刻架炮,楊林在瞄準時被彈片擊傷。左手負貫通傷,右手3根手指被打斷,他不顧傷口疼痛向敵坦克發射一彈,又轉移火力擊毀那輛跟隨的裝甲車。此時剛才被擊中的坦克繼續向前衝擊,在此緊要關頭,7班的火炮出現故障,楊林排除故障後,敵方坦克炮擊中了楊林的炮位,楊林陣亡。這輛敵方坦克立刻遭到我方其他反坦克武器的射擊,該坦克不敢繼續進攻,掉頭倉皇逃遁。
蘇軍在遭到我方各陣地的打擊後開始向後撤退,此時我方增援部隊的重型遠程火炮也開始向蘇軍縱深目標進行射擊,蘇軍不敢繼續進攻,全線後撤,與我方脫離了直接接觸。而同時8班也取得了擊毀兩輛裝甲車的戰績。3月15日的整場激戰,我方發揮了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威力,取得擊毀敵裝甲車6輛、坦克1輛的優良戰績。
但是這一戰也暴露了我方反坦克武器的威力已不足以擊穿敵方現代化坦克的裝甲,急需研製新型反坦克武器,於是我國軍工部門開始研製新型無後坐力炮,這就是後來在中越戰爭中大顯身手的65式和78式82mm無後坐力炮。
使用情況
56-2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於1968年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現已退役。
背景歷史
在韓戰初期,美軍使用M20型75mm無後坐力炮攻擊朝鮮人民軍的T-34/85坦克,但M20作為反坦克武器使用並不普及。原因是發射時會有大量的後噴火藥燃氣,必須在炮尾方向留出一定的空間,這不便於隱蔽,使用受到很大局限,而且射速低,重量大,不便於快速轉移。在雙方戰線逐步穩定下來之後,美軍開始廣泛使用M20無後坐力炮射擊志願軍的固定火力點。
志願軍立刻將在朝鮮繳獲的美軍M20無後坐力炮運回國,交給國內的專家進行研究和仿製。中國人民志願軍到底繳獲了多少這種75mm無後坐力炮,確切數字並不清楚,顯然可以達到數百門。
1952年,中國以繳獲的美國M20為基礎,研製了52式75mm無後坐力炮。由於使用了質量較差的鋼材,這種中國仿製型的炮管更厚,導致重量增加。破甲彈能夠擊穿90mm厚的均質裝甲,與M20不同的是,除了破甲彈之外,只有殺傷榴彈。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積極使用75mm無後坐力炮作為反坦克武器,由於穿甲威力較大,因此只要命中目標即可對敵方坦克造成毀傷。據中國方面的統計,志願軍使用75mm無後坐力炮成功擊毀了數十輛M4「謝爾曼」和M26「潘興」坦克。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地下一層,收藏了一輛美國陸軍M26「潘興」坦克(如圖),據說就是被無後坐力炮擊傷,隨後被志願軍修復,並從朝鮮運到中國。
據美國官方數據,309輛M26「潘興」坦克被運到朝鮮戰場。1950年7月~1951年1月21日,252輛「潘興」坦克參戰,有156輛被擊中,其中50輛被完全擊毀或被俘。1951年1月21日~10月6日,由於機械故障和敵方襲擊,共有170輛「潘興」坦克被擊中,沒有透露其中多少是被完全擊毀的。
1956年,中國軍隊開始列裝56式75mm無後坐力炮,與52式不同之處是它採用了新的炮閂、瞄準鏡和一個帶小輪的新炮架。並增加了一種新型破甲彈,穿甲厚度達到140mm。圖為56式無後坐力炮的特殊改進型,輪架可以分解和摺疊。
由於破甲彈的威力更大,對坦克的有效射程為400米,可以使用破甲彈對2000米的固定目標進行射擊,最大射程為5500米。56式75mm無後坐力炮戰鬥全重超過85千克。儘管無後坐力炮班有四個人,但在戰鬥條件下轉移陣地並非易事。幾年後,推出了配備可摺疊的輕型輪架的56-1式無後坐力炮,戰鬥全重減輕了近20千克。1967年,推出的56-2式配備了一種新的沒有輪子的三腳架,重量又減輕了6千克。
除了陸軍裝備56式75mm無後坐力炮之外,上世紀60年代還在062型護衛艇和0111型護衛艦上配裝了雙聯裝56式無後坐力炮(如圖)。據稱,1965年11月13日,在崇武以東海域一戰成名的「海上猛虎艇」就配備了這種雙聯裝56式無後坐力炮。考慮到無後坐力炮後部有較大的危險區,而小型艦艇的空間有限,佈局非常緊密,這種配置是一種傳統炮兵思維方式的產物。
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56式無後坐力炮的售價不超過200美元,儘管穿甲威力較小,但第三世界國家還是很歡迎這種輕便的火炮。越戰中,越共使用中國製造的75mm無後坐力炮與美軍多次交火。
1969年,中蘇珍寶島武裝衝突時,解放軍就使用了56式75mm無後坐力炮,並湧現了戰鬥英雄楊林(圖為楊林的紀念塑像)。1969年3月15日,楊林代理排長職務,率領75mm無後坐力炮小組與蘇軍裝甲部隊戰鬥。在連續擊毀兩輛蘇聯BTR-60裝甲車之後,一發炮彈在楊林身旁爆炸,他左手負傷,右手也被炸斷了3個指頭。當看到一輛坦克和一輛裝甲車在炮火的掩護下,又向戰士們衝過來時,楊林忍着巨痛,以鋼鐵般的意志,用血模糊的雙手操炮射擊,將裝甲車擊毀。正當他向剩下的蘇軍坦克瞄準射擊時,不幸被炮彈擊中,壯烈犧牲,時年25歲。
珍寶島武裝衝突中,56式75mm無後坐力炮已經無法擊穿蘇聯T-62坦克的裝甲,唯一繳獲的T-62坦克是被反坦克地雷炸傷的。這次衝突成為中國大力發展反坦克武器的契機。
在珍寶島武裝衝突中,繳獲的那輛蘇聯T-62中型坦克(如圖)同樣被收藏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中,與美國的M26「潘興」坦克並排展示,顯示出一種特殊的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都一直裝備56式75mm無後坐力炮。並將該炮與彈藥轉交給友好的亞非拉國家,作為對他們的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在阿富汗戰爭中,中國製造的56式無後坐力炮又出現在阿富汗游擊隊的手中,用來對付蘇軍的坦克和裝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