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德意志科技天下第一专题①荣耀环绕的德意志帝国——一战德国武器杂谈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啊!这里是黑曜哦!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黑曜的专题系列文章“德意志科技天下第一”哦,首先,标题的德意志帝国当然不是二战纳粹德国而是一战时期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说今天我们介绍的主题当然是一战时期的德国武器啦!
首先,要全面的了解一战德国的武器装备的话也要了解一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当时的工业实力和军事水平,在一战前夕,1913年时,德国的工业产值只占全球的15.7%,而美国和英国分别达到了26%和14.1%,在当时的欧洲列强中,德国的工业产值还是经济实力都并不算突出,但是德国还是以一己之力同时对抗四个军事强国,成功将英国从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开始积蓄八十年的老本打没了,法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兰西帝国军队也是在德意志铁骑下一退再退,最后只有蜷缩在要塞里与德国打起了史称凡尔登绞肉机的恐怖拉锯战,而面对沙俄,德国本来只是被动防御,想先解决掉法国再对抗叶卡捷琳娜女皇勇猛无敌的哥萨克翼骑兵,但是结果沙俄反倒成为一战中伤亡最大的国家,为了防止被灭国只能签署协约提前退出战争,而美国虽然本土不再欧洲,但是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中每个月都需要向盟友的军队投入至少25万人才能保证他们不被德国打垮,引用获得了英国,法国,波兰三国陆军元帅头衔的费迪南·福煦协约国总司令的话来说“这是世界上军事实力排行前六的其中四个强国为巩固自身政权与国际声望向排行第一和第三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第一自然是德意志帝国,而第三就是在一战中亡国的奥匈帝国,顺便还有世界上最后一个横跨亚欧非的超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被打垮了
▲纳粹德国的装甲列车
德意志帝国的四个盟友两个被打垮一个被打得叛敌(别笑,意大利加入协约国确实是因为他们实在打不过2333)还有一个保加利亚被打得乌烟瘴气的(嗯,懂我意思吧),但是德国还是把英法俄美打得心态爆炸(你说中国?不吹不黑,中国也就派出了几十万劳工,除了部分自愿加入军队的劳工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没有派出任何军事力量加入战争,日本?一战开始后不久,日本便集合部队,在日本帝国海军和英军的掩护下以极高的军事素养极快的行军速度攻占了德意志帝国的......青岛和胶州湾),因此可以看出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当时当之无愧的世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德意志帝国先进的武器技术水平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无论是齐柏林飞艇还是A7V坦克都是敌人最不想看到的,德意志军队装备的各种轻武器也相当先进,当时德国主要装备的武器有
步枪
GEW88委员会步枪
毛瑟GEW.98步枪
手枪
毛瑟M1896自动手枪
鲁格P08手枪
冲锋枪
MP18冲锋枪
机枪
MG08马克沁重机枪
德意志帝国装备的这些武器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武器,而是当时全世界最强武器技术水平的象征,世界上第一种冲锋枪MP18就是在德意志帝国在这场战争中对于轻型自动武器的需求下研发的
▲巴伐利亚暴风突击队士兵手持MP18冲锋枪
在一系列闪电战之后,1914年9月,德军被协约国军队阻于马恩战役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从而转入一系列的狙击战、炮击战和堑壕战。 为了打破僵局,德军将领埃利希·卢德恩多夫(Erich Ludenldorf)针对当时的战场情况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战术方案,陆军上校万·洛斯伯格(Von Lossberg)指挥部队首次尝试这套战术,没想到在战场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这套战术因而被称为“万·洛斯伯格战术”。 “万·洛斯伯格战术”的实施建立在小分队机动灵活作战的基础上,每个小分队由1名军士、11名士兵组成,他们不必严格按照上级的战略部署执行任务,在实际战斗中可对战局的变化灵活应对,力求在协约国军队防线最薄弱的地方展开攻击。当发现某处薄弱点时,他们能利用这个薄弱点将协约国军队的机枪、炮兵阵地以及障碍等迅速攻占或摧毁,为大部队的进攻扫清障碍。
▲狙击型GEW98为了不让枪栓干扰到瞄具所以说将枪栓改成了弯的
“万·洛斯伯格战术”为德军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然而由于德军缺乏得心应手的突击武器,从而影响了这套战术的完美发挥。当时小分队使用的是长约1143mm的GEW98,这种步枪过长,不便于操作,射速过低,在近距离突击作战中使用非常不顺手;而德国自己生产的马克沁机枪则过于笨重,转移、架枪的速度都太慢,无法依靠它为突击作战的队友提供火力掩护。因此装备轻型速射单兵作战武器迫在眉睫。 基于“万·洛斯伯格战术”的需要,德军认为每个作战小分队都需要一支新型的突击武器,在保证突击火力的前提下,这种新式武器要足够轻、短,机动性要好,同时容弹量要尽量地多。1915年,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对新式突击武器提出具体要求:质量轻,连发射击,有效射程200m,使用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而当时在伯格曼工厂工作的施迈瑟设计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自动武器,这种武器发射当时德国的制式手枪弹——P.Patr.08,即著名的9×19卢格手枪弹。早期的原型枪在被测试时,使用的是双排弹夹,但是军方坚持要求采用一种32发的蜗牛状弹鼓(TM08),这种弹鼓最初是为卢格P08手枪设计的。然而这种笨拙的弹鼓导致整支枪使用起来极为不便,而且相当不可靠,反而成为了该枪主要的缺陷。
▲使用直弹匣的MP18/II
而MP18的出现搭配万·洛斯博格战术直接促成了被英美士兵称为“德皇的铁锤”的暴风突击队产生,暴风突击队全都是从战争开始就已经在部队服役的老兵。他们大多数成员都至少获得过一枚铁十字勋章,在战斗技术上他们绝对熟练,而且身体体力和心理能力都极为强盛。这些精锐的士兵是专门为了突破堑壕战防御而训练出来的,他们的武器并不是什么大炮坦克,而是最新锐的MP18冲锋枪,WHL-03火焰喷射器,轻量化的MG08/15机枪,以及数量多到扔不完的手榴弹。这种精锐部队以团级单位前进,可以迅速撕碎英法的防线,暴风突击队的出现让一种不常被德军指挥官使用的战术重新被提了出来:在炮击敌方阵地后马上突击敌方阵地,在配合行动迅速的暴风突击队后,这种战术的成效被极大的放大,所以说被称为火炮华尔兹,而著名的皇帝会战,也就是因为暴风突击队配合火炮华尔兹能够有效对付错综复杂的堑壕才让德军高层下定决心打响的,
▲暴风突击队武器配置,可见毛瑟C96手枪,MP18和Kar98b
1918年3月21日的黎明,皇帝会战开始了,德国的野战炮部队在短时间之内打出上万发炮弹。英军的前线指挥所,观察哨被悉数摧毁。暴风突击队员们高喊着“为了皇帝,为了德国。”一批批的冲入了英军战壕,英国士兵的惊恐与惨叫声此起彼伏,但暴风突击队很快就又离开了。当幸存的英国士兵以为一切已经过去,刚才只不过是一场噩梦之时,德国的主力步兵踏入了已经残破不堪的英军站好,血腥的混战同时间在前方与后方同时爆发,大量英军部队被歼灭,甚至有的英军部队向后撤退,被遭到暴风突击队炸毁的英军强化据点挡住,进退不得。
▲头戴防毒面具的暴风突击队
在这条长达160公里的战线之上,突击队就真的如同风暴一样,席卷着英国第五军团的阵地。英国方面第一天就有20,000人战死沙场,35,000人受伤。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在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的配合之下一整天才推进了4-5公里,仅仅3月21日半天,德军就前进了8公里。索姆河,那片用了无数协约国将士生命换来的领土,那个条被加固了半年的防线,在一天之内被暴风突击队突破了。后方的英国指挥官只能拿着望远镜颤栗看着德军如潮水一般从架设浮桥上冲向了索姆河对岸。
▲仿制与马克沁重机枪的民国24式重机枪
因此,可以说是MP18促成了暴风突击队和皇帝会战的胜利,MP18在这场战役中证明了轻型自动武器的可靠性,但是接下来,还有一种重型武器,众所周知AK47是全世界装备最多的突击步枪,但是AK47并不是杀敌最多的武器,杀敌最多的武器应该是马克沁重机枪,它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能够实现连续射击的重型机枪,还是第一种完全能够实现完成自动射击的重机枪。这款革命性装备是由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在1884年发明的,它使用的是11.43毫米子弹,一架马克沁重机枪的一条弹链可以装载333发子弹,它的最大射速达到670发每分钟,也就是说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一个容弹量为333发子弹的供弹带给消耗完,而马沁重机枪的火力,也给操作者留下深刻印象。据曾经参加淞沪会战的一名国民党军队机枪手回忆:“它可以连续射击4个小时,而且还可以用来打空中的飞机……在战场上,我按下扳机,24式立刻喷出火舌,包围过来的日本兵后退不及,我亲眼看着子弹以极快的速度飞向他们,打在他们身上就喷血,打在地上就冒烟,跳弹飞在墙上火星直喷,有的鬼子连哼都没有哼一声就倒地死亡!”
▲马克沁在操作马克沁重机枪
又回到索姆河,当时索姆河还处于德意志帝国精锐部队的掌控之下,但是英军也绝不可能对于索姆河这一战略要地熟视无睹,因此英军集结了86个师,配合世界上第一款坦克MK 1,准备向德军声称的“这一地区最坚强的要塞”索姆河防线发起进攻,英法联军共有89万人,而且在进攻德军前已经进行了七天的高密度炮火打击,几乎将德军的第一阵地全部摧毁,在1916年7月1日凌晨,持续轰击了一夜的炮火渐渐停歇了下来,一些胆大的德军士兵趁着这个几乎爬出要塞呼吸新鲜空气,但是,他们看到了令他们血液凝固的画面,在震天的吼声中,漫山遍野的英法联军士兵向长达12公里的索姆河防线发起了进攻
▲索姆河会战中掩护德军防线的炮兵,在面对如此高密度的突击下,每发炮弹都能炸飞数十名士兵
当日,法军和英军右翼突破德军第一道阵地,但英军左翼为德军壕沟阵地所阻。英军采用密集队形突击, 遭德军马克沁机枪的强大火力所阻击,损失近 6 万人,这是就是马克沁机枪最广为人知的战役,一日之内击杀英法联军6万人,在这次战役中,英法联军损失了六十二万人,德军损失了六十三万人,有三十万人在战争中逃跑,有十二万人失踪,至此战役后,法国总司令霞飞将军发表言论,称“马克沁机枪是一种残暴的武器,它残杀了一整代欧洲人”
轻重武器如此优秀,德国的手枪同样不落于人后,毛瑟M1896自动手枪在当时的欧洲战场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但是在几十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配备木质枪盒的9mm版毛瑟M1916和日耳曼铁十字勋章
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 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 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签约, 购买: “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 连有木匣手把, 每杆连子弹五百粒, 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 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 在天津码头交货。 关税在外。” 这是1912年的一篇毛瑟手枪购买账单,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初期,毛瑟手枪一直是当时中国军队普遍装备的武器,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要是能有一支毛瑟手枪那可是能让战士高兴好几天,而要是获得一支全自动的C96或者C16,那可更是值得祝贺的大喜事,尽管因为有个大盒子,毛瑟手枪被称为盒子炮,但是八路军战士使用的毛瑟手枪通常都不配枪托,因为他们使用的毛瑟手枪大部分都是汉阳兵工厂仿制的毛瑟手枪,在初期可能会配备枪盒,但是在赶工的后期哪还有时间专门制造枪盒,于是通常都是一支裸枪交给使用者
▲使用原厂C96的八路军战士,可见配有枪盒
而毛瑟手枪有两种供弹方式,分别是采用桥夹供弹和弹匣供弹,弹匣供弹的毛瑟手枪在中国战场非常少见,通常都是C96和C16及其仿制型号比较常见,而毛瑟手枪使用的方式也与欧洲有些不同,由于毛瑟手枪结构问题,枪口上跳较为明显,而中国的绝大多数毛瑟手枪又没有配备枪盒作为枪托,因此八路军战士想出一个简单的方法抑制枪口上跳,那就是横向持枪,在不少抗战影视剧中都能看到,八路军战士将手枪准星磨掉,插在腰带里,面对敌人时可以快速掏枪然后手腕一横开始射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掏枪时间并且控制跳动幅度,从这里也能看出当时八路军战士的机智
▲使用弹匣供弹的M1932
因此,这就是一战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武器简述咯,所以说,下次专题当然是写二战德国的武器啦!题目黑曜都已经想好了——“绝对意志掌控的军队
鸣谢:
感谢“黑曜跨群执法组织”管理员尧恰
感谢知乎网友“别了KV”提供的部分资料支持
感谢重庆科技博物馆馆某工作人员为马克沁(民国24式)重机枪细节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