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411个页面,765个用户,18,554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民24式步槍

出自火器百科
(重新導向自中正式步枪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98DEC2860EE3DD01C3C36318388544CF.jpg

中正式步槍(英語:Chiang Kai-shek Rifle),為毛瑟標準型M24步槍的中國授權生產版本,使用7.92×57mm尖頭毛瑟步槍彈。1935年由鞏縣兵工廠(兵工署第十一廠)生產,成為國民黨軍的制式步槍,逐漸替換漢陽八八式步槍

設計歷史

中正式步槍的製造起自1933年的國軍制式武器會議。這場會議主要是為解決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武器五花八門的嚴重問題,會議決定採用毛瑟公司的M24標準型步槍(這種步槍是在毛瑟Gew 98式步槍基礎上用600mm的短槍管代替740mm的全長槍管),子彈則沿用國內長期穩定量產的7.92×57毫米毛瑟彈降低後勤負擔。1934年國民政府財政部為武裝稅警總團,向德國毛瑟公司訂購了一萬支M24,兵工署藉此委託財政部長孔祥熙向毛瑟索取技術資料。財政部取得了M24步槍的全套工作圖、用料表、檢驗樣板、對板圖,這批生產資料隨即交給原本在生產四年式步槍的鞏縣兵工廠試製,但因為檢驗樣板為使用過的舊品,因此產制的試作品有部分誤差。

1935年,國民政府兵工署技術司向德國兵工署索討M24步槍的全套技術資料,德國政府同意讓渡這批資料,中國方面派遣曾經在德國學習兵工的毛毅可赴德國將資料帶回。1935年7月,新型步槍開始試產。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8月,國民政府將新槍定名為「二四式步槍」,最初在槍身機匣上打上「二四式」印記。得名於當時的軍事委員長蔣中正,因此之後又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槍身機匣打上「中正式」印記。

1935年雙十節後,該槍正式開始大量生產。1937年兵工署在署長俞大維的領導下制定《中正式步槍應用材料規範》,將製造圖、需求材料規格、加工技術完整記載,這是在洋務運動以來中國第一款生產不需仰賴外國技師協助即可製造的步槍,因此後人將中正式步槍視為中國第一種採用統一規格的制式步槍,軍閥混戰期間中國軍隊武器繁雜的局面開始發生改變。到抗日戰爭爆發,鞏縣兵工廠因日軍入侵遷廠而中斷量產為止共生產了11萬餘支,有三家兵工廠遷往四川與廣西後調整制槍機械改制中正式步槍。截止1949年停產時,中正式步槍產量達到70萬支左右。在軍隊急需大量武器裝備的戰爭期間,這個產量遠不及其他主要參戰工業化國家的產能,反映當時中國工業基礎薄弱,外加上戰亂兵工廠一再搬遷的影響。

生產狀況

中正式步槍初期僅有第十一廠(鞏縣兵工廠1938年改稱)量產,但十一廠在抗戰初期因第二次遷廠期間遭空襲,步槍生產機器損失嚴重,因此從湖南遷入四川後被迫停產中正式步槍,由其它兵工廠繼續承接中正式步槍量產任務。但因為兵工廠拆遷中交換了機器,導致後世研究中正式步槍生產廠的混淆。

1937年6月,兩廣事件後被收入南京政府管理的四一廠第二個開始量產中正式,它們將原有產制元年式步槍的機器改制中正式,隨後四一廠內遷廣西,持續量產中正式步槍直至1944年。接著第一兵工廠與第二一兵工廠在拆遷至西南地區後也逐步修改機器改制中正式,但是它們的機器在內遷四川的過程中已進行調整,因此產能與戰前產能相較有所差別。

第一兵工廠的機器在1938年6月武漢會戰前奉命拆遷至湖南辰溪,拆遷過程中,在1938年9月兵工署下令其制槍廠運往四川與先行遷入四川重慶二一兵工廠合併,自1939年起二一廠開始量產漢陽八八式步槍,直到1943年10月才完成機器改造量產中正式。一廠後續也因戰爭內遷四川,但機器因棗宜會戰導致湖北與四川之間的航運中斷而分散,因此兵工署將十一廠運入四川的剩餘機器撥交給一廠,與一廠已遷入四川的機器拼整後在1942年7月開始量產中正式步槍。由於一廠和二一廠的機器調整,戰前不造步槍的二一廠卻成為抗戰期間的主力步槍生產廠,戰前以漢陽造著稱的一廠產能退居二線。

為了使中正式步槍的製作標準化,國民政府在重慶二一廠下特成立二一廠技校(今重慶理工大學),對外化名「世繼公學」,專門培訓中正式步槍的研發製造管理人員。

抗戰後,國民政府將位於西南地區的兵工廠進行生產整理,將原先分散於三處的制槍廠通通併入二一廠。其他曾生產中正式步槍的廠家還有浙江鐵工廠以及在台灣的六十廠(今205廠),此外各戰區的修械所或是游擊隊經營的小型兵工廠也仿製過中正式外形的步槍,但是其性能、作工與正規兵工產量產的中正式步槍相去甚遠。

設計

中正式與原版毛瑟M24步槍不同之處是它配用刃長19寸(484.5毫米)、全長575mm的刺刀,當時主流刺刀長度多在17寸以下,中正式配備的刺刀尺寸是為彌補槍枝尺寸縮短後的長度劣勢,以在白刃戰中與日本三八式步槍有一搏之餘地。

德國軍方的射擊試驗表明,在短槍管的毛瑟標準型步槍上使用原有的採用154格令(9.98克)尖頭彈的7.9mm S彈由於發射藥過多(3.2克)會導致過大的槍口焰和衝擊波,而採用198格令尖頭彈的7.92mm sS彈(發射藥2.85克)的槍口焰和衝擊波只是比舊的長槍管標準步槍略大,適合在短槍管的標準型步槍上使用。因此7.92mm sS槍彈後來成為德軍的標準步槍彈用於毛瑟Kar98k步槍。由此可見,同樣使用7.92×57mm尖頭形毛瑟槍彈的中正式步槍也存在引進與之配套彈藥的問題,配套彈藥的問題使它在戰場上的表現受到影響。

使用情況

到抗戰結束前中正式步槍成為國民黨軍隊的重要裝備,在抗日戰爭中作出了一定貢獻。國共內戰時國民黨軍雖然配備了大量從投降日軍中繳獲的日制步槍及美國援華的步槍、衝鋒鎗,但因彈藥未能國產,因此使用上有諸多局限,中正式步槍仍是國軍重要的步兵裝備。國民黨軍隊敗退台灣時,其部隊多半為重建多次的殘軍,槍械五花八門,中正式步槍因此失去國軍主力軍械地位。隨後因恢復美援,美制M1加蘭德步槍M1卡賓槍統一步兵武器規格,缺乏彈藥產線的中正式步槍退出第一線部隊,用於軍訓出操。

國共內戰後解放軍除了在戰場上繳獲以外還完整接收西南地區的軍工設備,因此有不少數量的中正式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服役,如五十軍入朝時仍配備中正式步槍6,111支。隨後解放軍裝備全面蘇式化,中正式步槍被替換下來交給民兵使用,這些中正式步槍也被改為7.62mm口徑。

諸元

項目 數據
原產國 中國
口徑 7.92mm
彈種 7.92mm毛瑟步槍輕尖彈
全槍長 1533mm
槍管長 597mm
全槍質量 4.089kg
槍口初速 810m/s
容彈量 5發

資料來源

來源1:[1]趙鵬奎.世界步槍博覽[M].國防工業出版社:北京,1995:5

注意事項及免責聲明

本文編輯中的部分資料來源不確定是否符合保密或智慧財產權需要,請各位讀者遵守有關法律法規。
轉載該資料時請聯繫作者(在此文回復),並且不可將該文用於盈利目的。此資料是提供給愛好輕兵器的讀者們的,禁止將此文用於非法用途。
如不法分子使用,作者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未授權轉載,將嚴肅追究;如發現違法之處,請儘快提醒作者,必要時請版主直接刪除違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