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809个页面,819个用户,19,910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伯丹步枪

来自火器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海勒姆·伯丹上校

伯丹步枪是美国发明家海勒姆·伯丹(Hiram Berdan,1824.9.6——1893.3.31)研制的步枪,有I型和II型两款,均装备俄国军队,是俄国第一款使用金属定装子弹的后装步枪。

伯丹I型步枪

伯丹I型步枪(下)

该枪由美国柯尔特公司代为生产,总产量约3万支。这是一款活门步枪,另有卡宾枪型,但未获俄军采用。

伯丹II型步枪

伯丹II型步枪1870年装备俄军。这是一款单发栓动步枪。枪机本身只有一个闭锁支承面,而且闭锁时拉机柄以不到45°角而非水平方向指向斜上方,与机匣形成的支承面积并不大,存在闭锁强度不足的隐患。在极端情况下,发射时枪机在强大压力下会自动打开,并向后飞出。

伯丹II型步枪的枪机结构决定了其击针簧的压缩储能是发生在枪机向前复进闭锁的过程中,而不是开锁和后拉过程,因此必须配用力量较弱的击针簧,这就要求枪弹底火药配比得十分灵敏,而且在严寒条件下,当零部件上的润滑油凝结时,会进一步减弱击针簧释放的力量,造成击发无力,容易出现哑火。同时代的格拉斯毛瑟步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击针簧力几乎是伯丹II型步枪的两倍。

伯丹II型步枪缺少有效的保险装置,当膛内有弹且处于待发状态时,同时又遇上意外跌落或强烈震动等情况,就会有走火的风险。

针对这些缺陷,1876年曾对该枪的枪机进行过改良设计,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后,如何尽快提高产量成为各大兵工厂的当务之急,因此这一改进计划被搁置。等到战后,由于需要更换的旧式枪机数量过多,计划再次不了了之。[1]

该枪有龙骑兵型、哥萨克型(按钮式扳机,无护圈)和卡宾枪型三个变型。

伯丹II型步枪最初由伯明翰轻武器工厂制造,之后俄国的图拉、伊热夫斯克和谢列斯特罗茨克兵工厂均有生产,总产量约三百万支。它的精准度高、可靠性好,结构简单,深受好评。

自上而下:伯丹II型步枪的步兵型、龙骑兵型和哥萨克型
亚历山大·戈洛夫

伯丹步枪使用的10.7×58mmR步枪弹是伯丹在亚历山大·戈洛夫上校(1830——1905,最终军衔陆军中将)的协助下研发的,使用了伯丹发明的伯丹式底火。该子弹的枪口初速可达427m/s,威力相当大。

使用情况

莫辛-纳甘步枪投产换装之后,大量的伯丹II型步枪被卖给民间用作猎枪。但是由于莫辛-纳甘步枪的产量不足,伯丹II型步枪在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俄内战中仍有相当数量的装备。关于伯丹步枪最后的装备记录是1941年秋冬季莫斯科战役期间,由志愿者临时组成的人民民兵师个别部队仍然使用了这种武器。[1]

诸元

伯丹II型步枪
数据
全长 1300mm
枪管长 830mm
全重 4.2kg

4.6kg(装刺刀)

子弹 10.75×58mmR弹
动作方式 栓动
容弹 单发
  1. 1.0 1.1 东戎:《“伯丹卡”传奇》,《轻兵器》202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