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145个页面,686个用户,17,889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苏联SP3微声枪弹

来自火器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SP3微声弹

概述

SP2枪弹的主要不足是存在火药气体泄漏、弹壳在发射后由于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使体积扩大而无法从弹膛内拔出等缺点。为了弥补这些不足, 1966年又进一步改进研制出了SP3微声弹药。

结构特点

活塞原理 在弹壳内装入活塞,发射气体压力使该活塞前进,将活塞前面的弹丸推出,而发射气体本身仍保留在弹壳内不向外部喷出,从而起到消声效果,这就是活塞消声的原理。

改进设计 先前的SP-2微声枪弹是按照前苏联7.62×39毫米步枪弹的外观设计制造的,所以被视为完全的伪装弹,最初用于枪管长、拔弹阻力大的卡什拉尼柯夫突击步枪,由于有在管内产生停弹的危险,最终用做MSP式微声手枪的微声枪弹,但威力低,并且有气体泄漏和发射时弹壳扩张不能从枪管膛内拔出等故障。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 首先SP-3不拘泥于枪弹整体外观的伪装性能而改进弹壳,采用与一般枪弹完全不同的粗大筒形弹壳,增大壁厚,避免发射气体导致膨胀,还可提高发射气体的压力,以增强威力。其次,由于采用活塞原理的枪弹内部贮存高压气体,当用一般的前尖的击针撞击底火时,容易将底火击穿,造成高压气体从击破口喷向后方的极危险事故,所以SP-3弹的底火内部装上击针,变成以击锤的圆形前端从外部撞击底火的击发方式。这种方式不容易造成底火击穿,底火本身严加密闭,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不会飞出或脱落。另外,弹壳内的活塞为铝制的,后端有大的凹坑,在发射气体作用下凹坑的周壁扩张并与弹壳壁面紧贴,起到封闭发射气体的作用。

发射过程

当枪弹击发时,活塞在发射气体压力作用下快速前进,将弹丸推向前方,活塞到达弹壳前端的台阶处被卡住,此台阶同样起到封闭发射气体的作用。因此,刚使用过的弹壳温度极高,为了从枪管后端的膛内取出使用后的弹壳,必须借助2发连接的特殊弹夹,从而使传递到弹夹的热量大大减由于发射气体无泄露,以及在近距离使用的前提下弹丸初速可控制在音速以下,两者的综合效果使SP-3具有良好的微声性能。

毒蛇

改进型号

SP3特种微声枪弹装备后,使用单位普遍反映该弹威力太低,其膛口动能还不到150焦耳,尚不足当时苏军装备的马卡洛夫手枪弹的一半。虽然弹头较小的口径和尖头的形状对提高其穿透能力有所帮助,但杀伤作用与使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中央精密机械科学技术研究所又对SP3特种弹加以进一步改进,研制出威力稍高一些的“毒蛇”系列弹药,包括PZ及其后续改进型 PZA和PZAM三种型号(其区别只是推杆形状略有不同)。“毒蛇”系列微声枪弹改回一级式的活塞推杆结构,为保持足够的助推距离,它的弹壳不再拘泥于 1943年式步枪弹的弹壳形状:增加了弹壳尺寸,弹壳长达63毫米,弹壳口部的内表面有台阶以阻挡活塞的运动,此台阶也起到密闭火药燃气的作用;外表面没有斜肩,为平滑的柱形;增加了钢制弹壳的壁厚,有利于减小发射后气体压力导致弹壳的膨胀,同时可以提高火药气体压力进而增强威力。弹头仍借用7.62毫米步枪弹头。活塞的底部有较大的凹坑,发射时,火药气体作用于凹坑使其周壁扩张并与弹壳内壁贴紧,使气体密闭效果更好。为适应尺寸加大的弹壳,图拉兵工厂重新设计了结构与MSP特种小手枪结构类似的S4及其改进型 S4M“风暴”手枪并交付部队使用。

资料来源

以上内容转自360图书馆

苏/俄微声枪与匕首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220/14/42071_10568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