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MG34通用机枪
MG34通用机枪是世界上最早被称为通用机枪的通用机枪(实际上符合通用机枪定义的机枪在一战的时期就存在,如MG08/15轻机枪),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主要制式武器之一。
概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马克沁MG08重机枪给敌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但是这种机枪过于笨重,加上战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军将马克沁MG08重机枪撤入二线,而为一线部队装备了MG34通用机枪以及后来的MG42通用机枪。
整体情况
MG34通用机枪是德国人施坦格在MG13轻机枪的基础上,改进了供弹系统与枪架系统而来的产品,由毛瑟兵工厂生产,1936年起正式装备德军。该枪安装在两脚架上即为轻机枪,安装在三脚架上即为重机枪,还有专用的变型枪MG34T坦克机枪和MG81通用机枪。
MG34通用机枪发射7.92mm毛瑟步枪弹,能进行全自动/半自动射击,可以使用50发/250发弹链或75发马鞍形弹鼓供弹。作为轻机枪使用的时候,该枪全枪质量为12kg,全枪长1224mm(枪管长629mm);作为重机枪使用的时候,全枪质量19.2kg,三脚架质量为7.2kg。其理论射速800—900发/分钟,战斗射速200发/分钟,轻机枪状态有效射程800m,重机枪状态有效射程1000m。
结构原理
MG34通用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有膛口助退器和消焰器;闭锁机构为枪机头回转式,开锁时通过枪机头上两侧滚轮与枪管节套开锁加速凸轮凹槽相互作用加速枪机体后坐;供弹机构有弹链和鞍形弹鼓供弹两种方式。供弹方式的改变采用更换两种形式的机匣盖完成。弹链为开式金属弹链,作轻机枪使用时弹链容弹量为50发;作重机枪时使用250发弹链。输弹机构为拨弹滑板式,用枪机带动,可从机匣左右两面输送弹链,靠调换受弹器零件和供弹杆改变输弹方向。鞍形弹鼓的容弹量为7 5发。击发机构为利用击发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击发机构,发射机构具有单发和连发功能,扣压扳机上凹槽时为单发射击,扣压扳机下凹槽或用二个手指扣压扳机时为连发射击。退壳挺为圆柱形,安装在机头内,枪机后退时,退壳挺后端撞击机匣内的退壳挺衬轴而向前移动将弹壳抛出。
瞄具
MG34通用机枪的准星为折叠式,表尺为带高射瞄准具的折叠、立式后照准器。重机枪上有光学瞄准镜。作高射机枪用时,有简单的高射瞄准环。
特点
MG34通用机枪是二战德军的主力机枪之一,其具有火力强劲、一枪多用、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全枪质量过大、内构复制、公差要求过于严格的缺陷,最终和MG42通用机枪一起装备德军。
诸元
MG34通用机枪 | 诸元 |
---|---|
原产国 | 德国 |
口径 | 7.92mm |
弹种 | 7.92mm毛瑟步枪弹 |
全枪长 | 1224mm(不计三脚架) |
枪管长 | 629mm |
全枪质量 | 12kg/19.2kg(轻机枪/重机枪) |
容弹量 | 50/75/250发 |
自动方式 | 枪管短后坐 |
理论射速 | 800—900发/分钟 |
装备对象 | 军队 |
资料来源
来源1:[1]孙晓棕,杨理明.世界机枪博览[M].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83-85.
转载注意事项及免责声明
本文编辑中的部分资料来源不确定是否符合保密或知识产权需要,请各位读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转载该资料时请联系作者(在此文回复),并且不可将该文用于盈利目的。此资料是提供给爱好轻兵器的读者们的,禁止将此文用于非法用途。
如不法分子使用,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未授权转载,将严肃追究;如发现违法之处,请尽快提醒作者,必要时请版主直接删除违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