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187个页面,699个用户,17,992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S&W M76无壳弹冲锋枪

来自火器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M76无壳弹冲锋枪

01252019.jpg

M76无壳弹冲锋枪

类型:冲锋枪
原产地: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无
使用方:无
参与战争:无

生产历史

研发者:德韦恩·查伦(Dwayne Charron)
哈罗德 E. 西斯利(Harold E. Sibley)
休伯特·乌尔(Hubert Usel)
研发日期:1966年11月
生产商:史密斯&维森
制造数量:2
衍生型:无衍生

基本规格

重量:未知
长度:未知
枪管长度:203mm


子弹:试验型9mm无壳弹
口径:9mm
枪机:自由枪机
发射模式:全自动
枪口初速:351m/s
有效射程:未知
供弹方式:弹匣供弹
瞄具:翻转式照门

M76无壳弹冲锋枪是美国史密斯&维森公司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制的一种无壳弹武器,由于其设计过于简陋,最终宣布项目失败。

背景

基于m/45冲锋枪改造的无壳弹冲锋枪[1]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特种部队和情报人员很喜欢使用瑞典古斯塔夫m/45冲锋枪,当拿着m/45冲锋枪的美国人在越南到处跑的照片被瑞典人看到后,引起了瑞典人的强烈不满,因为瑞典反对美国入侵越南。于是在1966年,瑞典停止了向美国输送武器。

但是M/45冲锋枪体积小巧,性能可靠,很受海豹等部队的欢迎,部队对m/45这款冲锋枪的需求依然存在。于是在1966年春,美国海军联系上了史密斯&维森公司的代表乔治·埃尔瑟姆,询问他们是否能生产一种概念和操作方面与m/45冲锋枪类似的武器。

同年,史密斯&维森公司的研发部收到了关于研发新型9mm冲锋枪的书面请求,并与海豹一队队员会面讨论该项目,其最终成果便是M76冲锋枪。76最初只是一个项目代号,后来为了方便称呼,干脆就叫做M76冲锋枪了。海军采购的M76冲锋枪数量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并不多。因为史密斯&维森在准备量产M76的时候越南战争结束了。1974年M76停产,由于现役冲锋枪得不到备件及维护,美国海军开始淘汰Mk 24 mod 0(M76)冲锋枪,并最终被MP5所取代。

研发历史

史密斯&维森公司的工程师在试射无壳弹m/45冲锋枪[1]

早在1856年,史密斯&维森公司就有过一种无壳弹设计,即火山枪弹,以及其对应的火山杠杆步枪。火山枪弹的弹头底部有一个锥形的凹陷,可以把发射药装在弹头内部,再用底火把发射药封住。这种早期枪弹可以看做是现代无壳弹的雏形,但是火山枪弹的缺点也很明显,弹头内能装的发射药过少,导致枪口初速和动能过低,射程很近,以及弹药存储困难等问题,火山杠杆步枪和火山枪弹没能成功。

时隔120年,正值无壳弹枪研制热潮,史密斯&维森公司准备再蹚一次无壳弹这个浑水,他们拿出了自己的M76冲锋枪,准备在他身上开刀。开发工作于1966年11月开始,项目主要成员有研究与开发主管德韦恩·查伦(Dwayne Charron),工程师哈罗德 E. 西斯利(Harold E. Sibley)和奥地利发明家休伯特·乌尔(Hubert Usel)。乌尔在奥地利因青(Inzing)开设了一家电化学研究所,设计开发过好几款无壳弹,比如VEC-91步枪使用的无壳弹就出自乌尔之手。1966年,史密斯&维森公司聘请乌尔来研制他们的无壳弹。

史密斯&维森的母公司班戈-邦塔集团(Bangor Punta Group)在巴西洛雷纳拥有一家名为EXPLO的公司,主要生产炸药。公司有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其他配套设施能够进行无壳弹的开发,并且不容易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无壳弹所使用的9mm弹头由巴西CBC Global Ammunition–Magtech制造,并在EXPLO公司进行了改造。

史密斯&维森公司实验无壳弹的第一种武器并不是M76,而是它的“爸爸”瑞典m/45冲锋枪,该枪采用了电击发装置,外形上最大的改变是击发机下方多了一个方形的电池盒,并配备了滑动开关。武器最初准备使用磁发电机,但是后来发现电池更加可靠。在没有更换电池的情况下,原型枪发射了大约50,000发弹药。后来,这套设计被转移到了M76冲锋枪上。

史密斯&维森M76无壳弹冲锋枪的首次公开演示于1967年11月2日在新泽西州洛迪附近的射击场进行,公司通知了很多杂志媒体到场,宣传称无壳弹是自金属弹壳发明以来枪械技术上最大的进步,标志着史密斯&维森公司第一次踏入此领域。演示过后,媒体对无壳弹冲锋枪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但是很可惜,最终这个项目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可想而知,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无壳弹是一条死路。但在那个年代,无壳弹步枪仿佛就是未来武器该有的样子,无数人趋之若鹜。诚然,无壳弹具有节约金属资源,降低弹药重量,提高士兵携弹量等优点。但是也具备致命的缺点,无壳弹易损坏,闭气自燃退哑弹等问题都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尤其是史密斯&维森公司的无壳弹冲锋枪,甚至连退哑弹机构都没有,一旦武器哑火,射手只能用通条把弹药捅出来。所以时至今日,各国对轻量化弹药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聚合物弹壳阶段,无壳弹的研制比想象得要难很多。

X186和X219两支原型枪都在1998年被史密斯&维森公司捐赠给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博物馆,鲜有露面。[2]

无壳弹

无壳弹结构,最左侧适用于对比的9mm para弹[3]

史密斯&维森的9mm无壳弹全长1英寸多一点,使用一枚124格令重的标准9mm弹头。弹头底部伸出了一根螺柱,发射药直接附着在弹头底部,螺柱的存在使发射药不容从弹头身上掉下来。发射药表面带有特殊涂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发射药,避免发射药受潮或受热自行击发。这一特殊涂层在研究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是无壳弹研发的重点问题之一。无壳弹采用电击发底火,小圆片击发药非常薄,黏在发射药底部。这种底火和普通底火不同,对打击并不敏感,只能通过电荷击发。击发后,底火和发射药燃烧殆尽,几乎不留下任何残骸。9mm无壳弹的初速与传统9mm派拉贝鲁姆弹相同,但是重量轻了整整30%。

枪械结构

史密斯&维森总共制造了两支原型枪,编号分别是X186和X219,同样使用挂在机匣下部,扳机护圈前的电池盒供电,电池盒内装有30v干电池,用于击发无壳弹。电池盒通出来的电缆由机匣外部绕到抛壳窗处,使用一个金属触点联通到枪机内,枪机内安装了一对电极,用于击发无壳弹,在冲锋枪握把上还带有一个滑动开关,能够开闭电路,也能起到类似保险的作用。由于金属触点的存在,除非枪机完全闭锁,否则金属触点无法接触,无法击发武器,也算是个不到位保险了。枪机前端加工了一圈闭气环来保证弹膛的闭气,只能说聊胜于无吧。机头上没有抽壳钩也没有抛壳挺,这是无壳弹的优势之一,能够减少武器零部件数量。冲锋枪采用传统盒式弹匣供弹。据说发射无壳弹的M76冲锋枪比一般M76后坐力更小。

画廊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