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482个页面,779个用户,18,831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MG42通用機槍

出自火器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MG42 Sideview 2.jpg

MG42(MG即Maschinengewehr「機槍」的縮寫)通用機槍是德國於1942年裝備軍隊的一款通用機槍,本計劃用以替換MG34通用機槍,但兩型機槍同時使用到了二戰結束。

設計歷史

1930年代中期德國軍隊裝備的MG34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種現代通用機槍。由於採用彈鏈供彈、可快速更換槍管,MG34的持續火力比BARZB26等輕機槍要強,而重量則比其他火力持續性能差不多的重機槍(如馬克沁、維克斯等)要輕得多。雖然MG34的性能很好,但也有其缺點,就是對灰塵較敏感,尤其是在泥濘和嚴寒的東線。此外MG34的生產成本也太高,耗時長,即使工廠開足馬力也無法滿足戰爭擴大的迫切需要。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納粹德國國防軍在1937年舉行了一個取代MG34的競標項目,有三家公司參與其中,分別為:德貝爾恩的約翰奈斯-格羅斯富斯(Metall-und Lackierwarenfabrik Johannes Großfuß AG),瑟默達的萊茵金屬-博爾西希(Rheinmetall-Borsig),和愛爾福特的斯坦伯格股份公司(Stübgen)。

在1939年,一個委員會選中了格羅斯富斯研製的MG39原型作進一步的研製,格羅斯富斯公司提交的方案採用槍管短後坐操作和滾柱閉鎖槍機,基本上是立足於MG34進行大幅度的改進,而另外兩個競爭方案則採用導氣式裝置的新設計。有趣的是,格羅斯富斯公司以前並沒有生產輕武器的經驗,其專業是在衝壓鋼(該公司的主要產品是鈑金提燈),負責帶領該公司設計小組的格魯納(Gruner,有些資料寫成是格魯諾夫Grunow據說是錯的)也只是衝壓技術專家,擅長的技術是大規模生產,他和他手下的一批工程師在負責該項目時對機槍還一無所知。接下這個項目後,格魯納便到軍隊中與機槍手交流,熟悉機槍的特點和效用,積極尋求來自士兵們的建議。最後,他利用了毛瑟兵工廠設計的槍機系統(據說這種機構的真正首創者是波蘭人埃德華·斯特克),並納入了他從軍隊機槍手中得到的意見,和吸取戰爭初期的經驗教訓,完成了設計工作。

格魯納的MG39原型在結構上廣泛採用衝壓件和點焊、點鉚工藝,生產工藝簡單,只要75個工時就能完成,而MG34則要用150個工時(減少50%);MG39的生產成本降低到250馬克,而MG34則是327馬克(減少24%)。

MG39的基本操作和MG34也是很相近的,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慣MG34的士兵能迅速習慣新的機槍。除了許多細節上的改變外,MG39最大的重大變化就是取消了鞍形彈鼓供彈的功能,使該武器只能使用彈鏈供彈,此外又簡化了開放式瞄具的設計。雖然生產加工的要求降低了,但在試驗中MG39的可靠性也比MG34要好。在1941年完成了試驗和評估工作後,便進行了大約1500挺的小批量生產和部隊試用。軍方在1942年決定正式採用該槍,並使該槍投產,於是最終的MG39/41生產型被重新命名為MG42。

由於戰爭的擴大急需大量機槍,因此獲得MG42生產合同的有格羅斯富斯公司、毛瑟兵工廠、古斯特洛夫工廠和其他一些工廠。到二戰結束時,MG42一共生產了超過400,000挺(戰時MG42的生產數量按下表)。

1942年 17,915挺
1943年 116,725挺
1944年 211,806挺
1945年 61,877挺

MG42槍的最大的特點是其相對較高的射速,約每分鐘1200發(有資料提到德國二戰時期的一些手冊標明射速為1500發/分,相當於每秒鐘能打出25發),是英國維克斯機槍和美國勃朗寧的600發/分的兩倍。

裝兩腳架的MG42
裝在三腳架上的MG42
裝在對空支架上的MG42

採用如此高的射速,是根據以前的實驗和戰場經驗得出的結論,有人認為由於一名射手在轉瞬間內很難打中一名敵人,必須在相同的單位時間內發射更多的子彈來增加命中機會。這樣的原則通常應用於航空機槍或高射機槍上,但缺點是彈藥消耗過快,而且由於MG42採用比MG34更輕薄的槍管(為了減輕重量),因此槍管升溫的問題更是嚴重。雖然熟練的射手更換槍管更換隻需要幾秒便可完成,但還是因此而降低了火力持續能力。所以德國陸軍手冊禁止用連續不斷的點射打出超過250發彈,並列明實際射速不應超過每分鐘300~350發,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槍膛磨損和過熱的問題。雖然採用直槍托避免產生偏轉力矩,但由於高射速產生的後坐力也導致射擊時振動過大,加上瞄準基線較短,所以MG42在遠距離上的精度比不上MG34,甚至還比不上重型的MG08馬克沁機槍。

然而,這樣的高射速還是讓MG42成為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可怕的火力壓制武器。由於如此高的射速使人耳無法辨別出射擊中的單發子彈聲音,所以槍聲聽起來好像撕布聲,蘇聯士兵形象地稱其為「撕裂油布聲」,其他的綽號還有「希特拉的圓鋸」(Hitler's buzzsaw),或更粗俗的「希特拉的拉鏈」(Hitler's zipper)。德國士兵則稱之為「希特拉的電鋸」或「骨鋸」。該槍是有時被英國士兵稱為「斯潘德」(Spandau)。鑑於如此獨特和可怕的射速,美國軍隊專門拍攝了相關的軍教影片,以減少士兵在戰場上面對該槍時的心理壓力。美軍和英軍都有專門針對在MG42火力下尋找掩體、利用更換槍管的間隙移動到攻擊位置等專門訓練。

設計特點

槍機細部
滾柱閉鎖機構工作原理圖

MG42的原理和MG34基本相同,也是採用槍管短後座,槍口有助退器,利用火藥氣體來加速槍管後座。不過MG42的槍機採用滾柱閉鎖式和開膛待擊,槍機組由槍機頭、兩根滾柱、擊錘套、槍機體和一個大的復進簧組成。當槍管和槍機後坐時,機匣上的定形板開鎖斜面迫使閉鎖滾柱向內靠攏,此時,滾柱擠壓槍機內楔鐵前部,使機體加速後坐,直到滾柱兩端脫離閉鎖支承面,實現槍機開鎖。閉鎖時,當機頭進入節套、即將復進到位時,楔鐵前部斜面使滾柱向外運動進入節套內的閉鎖槽內,實現閉鎖。槍管復進裝置兼有復進和緩衝雙重作用,它分別由4根彈簧、推杆、導杆和頂圈組成,統一安裝在一個套筒內。作復進簧時,4根彈簧由前向後依次工作;槍管後坐即將結束時,4根彈簧同時工作,彈簧的綜合剛度大大增加,起到了緩衝作用。

機匣和槍管護筒是一個整體,由一塊鋼材經擠壓、切削和衝壓成形,然後焊接和鉚接,最後形成一個矩形截面的長形槍身。前部為槍管護筒,有一些橢圓形散熱阤,右側有一個長形開槽用於拆卸槍管。拆卸槍管時,只需打開卡筍和蓋環,蓋環便迅速地將槍管托出,射手可抓住槍管尾端直接把槍管從槍管護套中拉出來。新槍管插入後關閉蓋環和卡筍就可以了。整個更換槍管的動作過程很簡單,訓練有素的射手只要幾秒就能完成,但缺點是灼熱的槍管必須戴上石棉手套才能拉出。

該槍只能使用彈鏈供彈。供彈方向是從左向右,單程供彈。受彈器改進自MG34,特別是增加了兩個撥彈齒,這對於保證彈鏈可靠地高速運動時很重要。彈鏈也與MG34相同,以50發不可散彈鏈為一個基本單位,但數條彈鏈可連接在一起。MG42同樣可使用MG34的「Gurttrommel」50發鼓形彈鏈盒。

MG42隻能全自動射擊。由於武器的射速高,極難控制出單發,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射手每次短點射至少也要打出3發。握把上方有一個按鈕式的手動保險,橫穿槍機。拉機柄位於機匣右側,與槍機組各自獨立(射擊時不移動)。

作為輕機槍使用時,連同兩腳架在內的MG42重11.6kg,比MG34稍輕。兩腳架的用法與MG34相同,可安裝在槍口下或槍的重心位置。新研製的Lafette-42三腳架自重20.5kg,通常都安裝有望遠式瞄準鏡以提供間接火力。

一個MG42標準機槍組成員需要6個人才能維持,包括:機槍指揮員,1號負責射擊,2號負責攜帶三腳架,3、4、5號負責攜帶彈藥、後備槍管、挖壕工具和其他物件。為了保護指揮員,1號、2號配備有手槍,其餘三人攜帶K98k。但在實際使用中,許多戰鬥部隊把MG42的機槍組成員減少到只有3人:射手,副射手(攜帶槍管和負責裝填)和觀瞄手,有時甚至連觀瞄手都省去,讓副射手兼任此職。由於MG42的彈藥消耗驚人,因此凡是在作戰中和MG42機槍組靠得近的士兵都有義務為機槍攜帶彈藥。

衍生型

1944年,嚴重的物資短缺導致第三帝國趕緊研製新的型號,MG42V(或MG45)採用不同的動作機構,槍管短後坐和滾柱閉鎖被改為滾柱延遲開鎖,材料上使用質量較差的鋼材,重量也降低到只有9公斤。MG42V在1944年6月第一次試驗,但研製進程被拖延,最終只生產了10挺樣槍。MG42V的射擊試驗打了12萬發,射速大約每分鐘1350發。MG42V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後研製的滾柱延遲後坐系統,包括STG45、西班牙的CETME步槍和HK G3步槍的設計,所以MG42V/MG45應該被視為不同於MG42的槍型。

在戰爭期間美國軍方試圖仿製MG42,新型號改為.30-06口徑。薩吉諾舵機公司生產了一個原理樣機命名為T24機槍。但是,該原型存在着設計缺陷,由於該彈的能量對於槍的機構來說可能過於強大,於是該項目被放棄。

MG42經過小的修改產生了MG42/59和MG3,這現代德國軍隊主要的通用機槍。其他一些國家的軍隊也採用了MG3,它仍在服役。其彈鏈供彈機構被M60機槍所採用。擊發機構被FN MAG所採用,而供彈機構也與之相似。

戰後的南斯拉夫完全仿製了MG42,命名為M53機槍,口徑仍然為7.92×57mm,只是射速稍低。M53機槍在巴爾幹的衝突中還在使用,有一些M53出口到伊拉克,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期間仍被使用。

諸元

全槍長 1220mm
槍管長 533mm
空槍重 11.57kg
三腳架重 20.5kg
口徑 7.92mm
子彈 7.92mm毛瑟步槍彈
膛線 4條,右旋
理論射速 1200rpm
槍口初速 755m/s
有效射程 1000m
最大射程 5000m
供彈方式 50發彈鏈(多條彈鏈可以連接在一起)
自動方式 槍管短後座
閉鎖方式 滾柱閉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