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411个页面,765个用户,18,556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QBZ191式自動步槍

出自火器百科
於 2023年8月23日 (三) 07:31 由 陆小涵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概述

我軍新型步槍項目的小道消息由來已久。筆者在2016年就已經看到了所謂的"落選方案"。該型號武器於2019年9月30日曝光。但根據《輕兵器》雜誌社的披露,該型武器仍未定型。
縮略圖

被曝光的各類方案

這幾年來看,被"流出"的圖片有不少。筆者在經過查證後,對這些資料進行了整理。

"迷彩布"

最早被曝光的版本,於2016年9月20日前後亮相。從早期圖片和現在亮相的版本來看,兩型號無論從整體外形還是彈匣,快慢機,扳機外形等都極其相似。網稱"迷彩布"。第一張圖片是全圖

全圖


這是三合一圖片,但是圖片不全


這是原圖


"怡寶步槍"

這圖筆者記不清出現時間了..只有這一張圖片,網稱"怡寶步槍"

0步槍02.jpg


新型自動步槍的研發團隊

從曝光的資料來看,研發團隊拍攝的圖片是一套圖。但是是分時間曝光;筆者整理了兩個時間段。

2018年

曝光於2018年的"央企楷模"投票中。

楷模.jpg
楷模 1.jpg
當時的曝光圖片
圖片放大的細節

2019年

這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微信公眾號發表的文章 【最美兵裝人<28>】二〇八所某新型步槍系統創新團隊:「槍」先一步天地寬:【最美兵裝人<28>】二〇八所某新型步槍系統創新團隊:「槍」先一步天地寬"中,全文如下 二〇八所新型步槍研發團隊

團隊.jpg


組建於2014年 以研製世界先進水平的步槍系統為目標,研究方向涵蓋系統總體、槍械、槍彈、光電瞄具等9大領域,代表着我國步槍系統發展的重要方向。自某新型步槍系統立項以來,團隊組織開展了多項技術攻關,構建了「五高一長」的研製體系。先後完成了原理樣機、方案樣機、初樣機,3個階段共10輪樣機的研製。試製樣槍270餘支,累計消耗彈藥220餘萬發。創造了輕武器研製史上在短時間內研製數量最多、頻率最快的歷史奇蹟。團隊始終將解決部隊現役裝備存在的問題,研製先進步槍系統作為基本。要求共完成40餘種方案設計,10餘輪樣槍、樣彈的研製,徹底解決了困擾現役槍械和某新型步槍系統發展的槍管掛銅和熱散問題。 團隊還承擔了某輕武器「瓶頸」技術研究、某型班用槍族配套器材等一系列重大項目的研究工作,幾乎涵蓋我國當前步槍系統所有研究領域,截至目前,共榮獲: 兵裝集團重大創新成果獎1項
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
申報專利46項

閱兵英姿

在2019年紀念建國70周年閱兵式中,新槍並沒有出現在步兵方隊而是出現在車輛方隊,所展示的均為短槍管。於此同時新槍還裝備了兩種光學瞄準鏡,其中一個類似ACOG,另一個則兼具夜視和熱感應,這兩個瞄具應該是新槍御用瞄具。新槍護木下面安裝了兼容了PTT的握把。

《輕兵器》刊登的新步槍

目前已知新槍和新槍的兼具夜視和熱感應的瞄具和兼容PTT的握把是作為陸軍新式單兵作戰系統使用。

結構

1.雙氣室導氣

191的導氣裝置可以說比較有亮點的。這個設計採用了兩個氣室:調節氣室和膨脹氣室。我們知道以早期ak為代表的「過量導氣」問題。它雖然給自動機帶來了充沛的能量,較高的初速,並從客觀上提高了自動機運作的可靠性,自動機速度達動能就大,就可以沖開後座時的各種的小阻礙。但這使自動機後座到位時撞擊機匣的速度也很大,從而帶來了更大的第二衝量。好吧,這並不是什麼主要問題。主要是因為解決它時不得不用到的氣體調節器出了問題。現有的導氣式自動武器的導氣機構,一般為閉氣結構,而閉氣結構的氣室一般為單一氣室,槍身導氣孔正對調節器的位置加工有直徑大小不同的進氣孔。這種導氣式機構簡單,但會造成活塞突然性啟動剛性撞擊,引起全槍振動,影響射擊精度,降低零件使用壽命。且這種導氣結構對於進氣孔處膛壓過大或過小時均存在一個問題,若導氣孔位置膛壓過低,自動機運動不靈活,影響槍的可靠性。火藥燃氣對氣孔的損害太大了,經常會有進氣孔被灼燒的問題。所以雙氣室導氣就出現了:它包括槍管,所述槍管上固定有導氣箍,所述導氣箍中安裝有與其共軸心線的調節器和活塞,所述槍管上設有導氣孔,所述調節器上設有進氣孔、調節氣室,氣體調節器與導氣箍之間間隙配合有一套體,所述套體上設有與所述導氣孔和進氣孔連通的通氣槽,所述調節器對應導氣孔的位置上還設有與套體通氣槽連通的膨脹氣室,用於火藥氣體經導氣孔進入後形成緩衝。火藥氣體首先進入膨脹氣室形成稀釋緩衝,再進入調節氣室,能降低高溫高壓的火藥氣體對調節器進氣孔的直接沖刷,有效避免了調節器進氣孔的急劇燒蝕。這個是一種方案,還有一種

槍管上設有直進氣孔和斜進氣孔,調節器前後分別設有膨脹氣室和調節氣室,調節器還設有與所述調節氣室連通的導氣孔,調節器與導氣箍之間間隙配合有調節器外套,這個調節器外套上設有通氣槽,通氣槽分別與直進氣孔、斜進氣孔、膨脹氣室和導氣孔相連通。對於進入氣室的高溫高壓氣體,先進入膨脹氣室,起到稀釋緩衝作用,再進入調節氣室,能夠降低高溫高壓對調節器導氣孔的直接反覆沖刷,避免調節器導氣孔被急劇燒蝕,使得自動機運動平穩,提高全槍可靠性、精度及壽命;同時,在槍管上設置直進氣孔和斜進氣孔,雙氣孔的設置能夠保證自動機有足夠運動能量,在彈藥膛壓較低的情況下也能夠保證自動機運動的可靠性。現在來看,大概率採用了第一種。當我們轉動氣體調節器的時候,改變的不是調節氣室與槍管之間的導氣孔,而是膨脹氣室下面的傳氣孔,被轉動的是整個導氣箍。

槍機

槍機框+一體拉機柄

從191的槍機框上,我們可以聞到一股重重的ar味道。因為191的復進簧被塞到了槍托里(這個一會在說),所以191的槍機框很長。由於採用了一體拉機柄+上下機匣的設計,拉機柄只能放在上下機匣的交界處。而一體拉機柄只能把拉機柄布置在上下機匣連接處,這就導致拉機柄位置過低。而且為了讓槍機框遮住拉機柄槽,像03的拉機柄布置的非常靠前,不僅需要節套做出讓位,射手在持握彈匣前護木後這段機匣時,左手手指還有可能被拉機柄打到。說到這裡又不得不提191怎麼馴服這個設計的。191 的護木根部也進行了加粗,下方有圓潤的凸起,起到了阻手的作用,左手再握這裡肯定會不舒服。這種設計也是在引導射手握彈匣或者握護木,就是別握機匣這裡。所以拉機柄打手的問題就解決了。191的的節套尺寸相比03式也有一定縮小,上下機匣的鉸鏈機構可以相對上移、前移一些,彈匣前部就不用保留太長的機匣結構了,護木和彈匣之間的距離大幅度縮小。191的槍機框蓋住了它的整個拉機柄槽,如此就獲得了良好的密封性。

機頭

191的機頭相較於ar的8閉鎖突筍的機頭做了許多改動,閉鎖突筍的數量折中了一下,一共四個,分別在3點、6點、9點、12點。4個閉鎖凸筍更容易加工,同時均勻分布的偶數個凸筍也不存在AR系凸筍靠近抽殼鈎附近的凸筍在射擊時產生的應力集中問題。螺旋閉鎖面的設計來源自AKM,這種設計在閉鎖初期有較大匡量,槍機轉動阻力小,越接近閉鎖完成,槍機與槍管節套的閉鎖咬合越緊密。四個閉鎖齒布置在槍機彈底窩的圓周,每個閉鎖齒的厚度不相同,其中底部的閉鎖面較寬,沿中性面對稱,每個齒的前方都為大倒角。為了講解方便,文中將四個閉鎖齒分別定義為上下左右四個齒,抽殼鈎在上齒和右齒之間的第一象限,傾角方向估計在45°到50°之間。在下齒與左齒之間第三象限設置拋殼挺讓位槽。由於191步槍與95步槍的彈藥可以通用,所以彈底窩的深度和直徑等參數與95步槍的槍機應該是完全相同的。關於閉鎖螺旋升角呢,採用了四齒的螺旋閉鎖面,按照提取圖線比例的尺寸分析,閉鎖面的旋角與AK應該是相同,都為3°,這個旋轉角的參數是經過大量驗證的絕對置信值,在新步槍的研製中應該是沿用成熟可信的參數,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消耗大量的人物財力去整個不一致的。機頭的閉鎖突筍上還削去了幾個比較明顯的倒角。這樣做除了消除加工時可能會遺留下來的毛刺,在有雜物時還可以減小機頭運動阻力,提供容沙空間,就是個容污的地方。191還有一個跳出中國步槍傳統的設計—止轉卡鐵防楔緊。從56到03平面帶動+預轉啟動面的設計一直貫穿始終,從來沒有變過。如今卻不一樣了。191在槍機導柱上刻一段凹槽,再用一個止轉卡鐵在槍機後座和和復進時卡住導柱,使導柱無法提前迴轉。也就是說,止轉卡貼把槍機和限位導軌之間的楔緊轉移到了止轉卡鐵和導柱之間的楔緊,不過因為導柱和卡鐵是相對靜止的,所以不會影響槍機的復進。止轉卡鐵在後座和復進過程中一直卡住導柱,在復進快要結束的時候,卡鐵原本翹起的末端被機匣上的突起壓下,從而釋放導柱,使槍機可以迴轉。後座時,開鎖後,止轉卡鐵脫離機匣限位,在止轉卡鐵簧的作用下後端翹起,前端卡住導柱。不過說到底,止轉卡鐵還是轉移楔緊,只有平面帶動+預轉斜面才能消除分立,徹底告別楔緊。那為啥不用了啊?有一種說法是說,這次的191用了新彈,新彈的膛壓很高。而如果使用平面帶動,那麼閉鎖突筍上就要削掉一塊來作為預轉啟動面,這樣就使閉鎖齒的強度下降。但是我們是不是忘了63和sg550系列的設計了,誰說一定要把預轉啟動面放閉鎖突筍上呢?還有一點就是191的閉鎖凹槽保留了比較長的一部分閉鎖後/開鎖前的自由行程。在講AK的那篇文章中,我們提到過增大開鎖後的自由行程,是最簡單,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放反跳措施。當然了,除了這種防反跳措施,191也像ar一樣,通過槍托里的復進簧和緩衝器進行防反跳。

擊針/擊針銷

擊針和81槓類似,採用全浮動式,沒有彈簧限位,這點和HK-416有擊針簧的設計不一樣。這裡着重要講的是新QBZ19x獨創的設計——擊針限位銷。反面教材AR系列步槍的擊針限位銷就是一個頭部有彈性的小銷子,結構極其簡單,但是在經過多次拆卸裝配後,其固定能力會一步步減弱,存在脫出的隱患。而我國設計師設計了「L」型擊針限位銷,從槍機框左側插入限位銷後,轉動限位銷使槍機框上的定位銷插入擊針限位銷頭部的圓形缺口,拆卸時只需要用子彈或者其他工具頂住定位銷即可旋轉擊針限位銷並取出,這樣完全不會出現AR系列步槍擊針限位銷存在的疲勞形變隱患。機框體中部上端開設有容納部,用於放置擊針銷,容納部前端設有限位槽,中部設有第一台階孔和通孔,均設置於限位槽外,第一台階孔內安裝定位卡柱和定位卡柱簧,定位卡柱置於定位卡柱簧上方,可上下運動,機框體中部設有銷孔,用於安裝定位卡柱銷,對定位卡柱上下運動限位,擊針銷包括杆部和頭部,杆部置於機框體的通孔內,頭部設有限位孔,定位卡柱上部卡接在限位孔內,限制擊針銷在機框體內的轉動,擊針銷安裝在機框體後,其頭部卡在限位槽內,對擊針銷上下運動限位,槍機在開鎖/閉鎖狀態時,所述擊針銷杆部始終處於擊針定位圓盤後方,對擊針軸向限位。

抽殼鈎

說到抽殼鈎也算是對ar的一種創新了。槍機抽殼鈎固定在槍機右上方,通過一根豎向軸與槍機連接,抽殼鈎尾部有兩個傾斜彈簧支撐,這個設計又是一大亮點。兩個彈簧給抽殼鈎施加的力被分解為橫向和縱向兩個分力,分別限制抽殼鈎橫向和縱向位移,提升抽殼鈎抱住子彈底緣的力和距離的一致性。包括機頭體、拉殼鈎簧和拉殼鈎,拉殼鈎通過拉殼鈎軸連接在機頭體上,機頭體的杆部沿拉殼鈎槽左右對稱設有斜嚮導引孔,導引孔為階梯孔,導引孔的大徑孔向拉殼鈎尾部傾斜延伸,導引孔內設置有拉殼鈎簧導杆,拉殼鈎簧套設在拉殼鈎簧導杆上,並置於導引孔的大徑孔內,拉殼鈎尾部向左斜下方延伸設有工作斜面,拉殼鈎簧導杆的頭部始終頂在拉殼鈎尾部的工作斜面上,用於消除拉殼鈎在機頭體上軸向和徑向的間隙,防止拉殼鈎翻轉。這個抽殼鈎採用斜嚮導杆受力式抽殼機構,可大幅度減小槍械體積,在減小全槍重量的同時,提高抽殼機構容簧空間,降低拉殼鈎簧所需應力,提高自動武器抓殼和抽殼穩定性和可靠性。

發射機

發射機的最大特點在於運用了模塊化發射機,之所以這麼推測,是因為我們在下機匣的表面看不到任何轉軸。扳機組件整體原理基本和AK系列步槍發射機保持一致,旋轉角度90度左右,極大方便了射手主手大拇指操作,同時雙側快慢機也給左撇子射手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至於內部結構,19X系列步槍也是通過快慢機軸旋轉來控制單發/連發擊錘阻鐵,當步槍設定為「1」單發時,扣下扳機,扳機前端阻鐵釋放擊錘擊打擊針,擊針撞擊槍彈底火擊發,而後武器開始後座,槍機框後退壓下擊錘,此時連發阻鐵頂住擊錘,直到完成一個自動循環,連發阻鐵解除,單發阻鐵勾住擊錘,射手鬆開扳機後,擊錘上抬,但是被擊發阻鐵勾住定位,只有射手再次扣扳機才能擊發下一發槍彈;連發射擊時,快慢機設定到「2」位置,快慢機轉軸將單發阻鐵壓住,武器射擊時,前段過程類似單發,在武器後座開始後,擊錘被後座槍機框壓下,此時由連發阻鐵頂住擊錘,單發阻鐵不發揮作用,槍機復進到位向前解放連發阻鐵,進而直接釋放擊錘繼續擊發,所以扳機如果一直扣住,武器將一直進行射擊循環。ak的擊錘上1/3處易斷的問題似乎也已經得到了解決。AK系列的扳機組件應用了70餘年,被無數實戰證明其優秀性,很多武器也競相模仿其扳機組的設計,但是優秀的前提下依舊有一些小瑕疵。首先是扳機組縱向長度還是偏長,而後是扣扳機時不得操縱快慢機,最後一點則是擊錘在單發狀態鬆開扳機時會撞擊扳機,「彈手指」的感覺明顯。19X系列扳機組發射機是繼承了AK的基本設計,但是基本解決了上述存在的問題,整個扳機組件系統尺寸大為縮小,擊錘長度、擊錘於扳機軸的距離、扳機軸到快慢機軸的距離、連發阻鐵軸和擊錘軸之間距離均得到縮小,整體尺寸就積少成多得到進一步精簡。從實際操作來看,19X系列步槍的快慢機和扳機操作也互不影響,可以有效減少扳機組故障率。擊錘與擊發阻鐵相掛在扳機組右側,擊錘後部下方有一個凸起,這個凸起在單發射鬆開扳機的過程中可以讓擊錘傾斜地先和扳機接觸,進而將直接打向擊發阻鐵的力進行緩衝分解,有效緩解「彈手指」的問題。我們現在看到的已經是第二版了,最開始的版本和ar非常相似。而這一版改回了ak的模板。

快慢機

快慢機還是傳統的0-2-1。轉角為每一檔45度,一共轉過90度。模塊化發射機的拆卸也是從快慢機下手的。拆解也可以講一講快慢機分解鈕在扳機組後部,只需要按下分解鈕,分解鈕上的凸起就會從左側快慢機下脫離,之後左側快慢機就可以抽離,右側快慢機將把手旋轉至前方就可以抽離,進而整個扳機組就可以從下機匣取出。快慢機拔出後將機匣右側的旋鈕(聯動快慢機)逆時針旋轉180度即可拆下。這倆東西拿出來以後,就可以向上拔出快慢機了。191的快慢機本身還是可以看到ar的味道,我本人比較看好ak的快慢機,因為簡單,一個小小的鐵塊就可以實現。相比之下ar的快慢機不太容易加工,強度不知道怎麼樣。但這只是兩種不同的設計風格和思路,我認為沒有那個比那個更佳的。

復進簧

這一塊兒網上的爭議太多了。我就在這裡簡單說一下自己的觀點。確實,這就是一個取捨問題。但是這的確相比傳統的復進簧布局有一些優勢。首先,把復進簧放進槍托里這是一個很傳統的ar特徵(當然,並不是說191是ar)。這樣做可以使整個自動機,復進機,包括緩衝器與槍管布置在同一軸線上。這樣一來就會使自動機受力較正。自動機運作更平穩。如果自動機重心與全槍中心同軸的話。就會抵消一部分自動機在後座時帶來的使槍上下翻轉的力矩。但是我認為這樣雖然有一些效果但是比較有限,因為在我們站姿/蹲姿射擊時,整個身體的支點是腳,只要不是把槍托抵在腳上,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都多多少少會有偏轉力矩。但相比什麼都不做,同軸槍在減少槍口上跳的時候還是有很大優勢的。但191看起來不是這樣的。其次,把復進簧放進槍托里肯定比傳統的復進簧布局更加節省機匣的空間。槍械的機匣里空間十分有限,設計師們也一直都在想各種辦法能讓自己的槍儘可能合理的利用機匣里的空間。ak的機匣前後長度比較長,有一部分原因是擊錘的問題,但也有復進簧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ak的機匣後部有很大的空缺,從快慢機到機匣最後不都是空的,這就顯得有失水準了。不過ar的前後長度就相比ak短了。所以191的復進簧布局可以有效地縮短機匣的長度,使結構更緊湊。同樣在減小尺寸的方面,191機匣的縱向高度也比較小,也有一部分是復進簧的功勞,把復進簧放在槍托里一定比把復進簧放在上面更矮。這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對比傳統ar和sig mcx就知道了。可能mcx的雙懸吊復進簧沒有帶來太大的縱向高度的增加但肯定比原來大了。順便提一嘴為啥ar的機匣縱向高度普遍的大。其實是ar發射機的原因。ar發射機的待擊狀態的擊錘沒有辦法被壓到很低,ak就可以壓到比ar更低的地步。說白了就是ar的擊錘沒有ak壓得徹底。還有就是ar的擊錘比較厚(不是寬)。但191就同時補償了ak和ar的缺點。總之你復進簧怎麼也得有個地方放吧。

寫在最後

這一次,我們回歸了傳統的有托布局。但相比95和我們以前的槍,這次終於跳出了傳統的ak風格,與ar的平台進行了碰撞。191真正地結合了兩者的優點,並在此基礎上打擔地進行了創新,做出了許許多多嶄新的,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機構和設計。一路走來,從仿製到第一次比較失敗的自主創新(63式),從對ak平台的深度挖掘和改進到另類的結構嘗試,從回歸有托布局備用槍到ak與ar的結晶,我們可能走過彎路,但我們的嘗試和針對問題的分析卻一直沒有停下來過。先進對比10年之前,工藝水平一定有很大長進,我們的槍也在一點點進步。這也是一種設計水平提高的體現。目前為止,191的優點很多,但還沒有被發現有什麼大缺點。至少是現在。


2022年珠海航展,該槍及其系列槍族第一次以中國人民解放軍下一代班用槍族——20槍族出現在公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