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187个页面,699个用户,17,993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卡尔-古斯塔夫”系列无后坐力炮

来自火器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瑞典军方的工程师在1940年代初开始尝试设计反坦克无后坐力炮,他们的第一个设计m/42其实是一种肩扛发射20mm实心穿甲弹的无后坐力反坦克枪,但这种小口径实心穿甲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出现的新型坦克几乎没有效果。到了1940年代中期,瑞典工程师获得了德国工程师纽曼的空心装药技术后,结合m/42反坦克枪的设计和使用的经验,在瑞典皇家武器管理局(Kungliga Arméförvaltningens Tygavdelning)的雨果·艾布拉姆森(Hugo Abramson)和哈拉德·詹岑(Harald Jentzen)的主持下,于1946年设计出他们的第一具大口径反坦克无后坐力炮的原型,并由卡尔-古斯塔夫兵工厂(Carl Gustaf Stads Gevärsfaktori)生产。这种单发、肩射武器在1948年定型和装备瑞典陆军,并正式命名为“卡尔-古斯塔夫m/48型8.4厘米榴弹步枪”(Granatgevär 8.4cm m/48 Carl-Gustaf)。瑞典军方给它的命名是“榴弹步枪”,实际上就是无后坐力炮,至于它的商业名称则叫做帮“卡尔-古斯塔夫M1”。

在1958年,并购了卡尔-古斯塔夫兵工厂的国营FFV军械工厂(Förenade Fabriksverken)开始对卡尔-古斯塔夫M1无后坐力炮进行了改进,缩短了炮管的长度,让它更轻巧。试验成功后,瑞典军队重新采用改进后的m/48型,而FFV军械公司也在1964年把它命名为“卡尔-古斯塔夫M2”并出口到世界各地,被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德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所采用,并在比利时、印度等国家特许仿制。日本装备的卡尔-古斯塔夫M2被定型为“84mm无后坐力炮”,由丰和公司生产。

FFV在1986年对卡尔-古斯塔夫M2型作了轻量化改进(用薄钢内衬代替锻造钢管并用碳纤维外套加固,外部一些钢制零件也改用工程塑料或铝合金)并配上新的瞄准装置,瑞典军队立即将之命名为“m/86型”并替换原来的m/48型,同时这个改进型也以“卡尔-古斯塔夫M3”的名称对外销售,因为M3型比M2型更轻,也稍短,但与M2型的弹药完全通用(为M3型研制的新型弹药在M2型上完全可以使用,而M2型的旧弹药在M3型上使用也完全没有问题),许多原本装备M2型的国家都跟着采购M3型更新换代。有部分资料中提到卡尔-古斯塔夫M3是1991年推出的,有可能是受到萨伯公司宣传资料称他们从1991年开始推出卡尔-古斯塔夫M3有关。因为博福斯公司在1991年收购了FFV工厂后,卡尔-古斯塔夫M3无后坐力炮的生产便转到了博福斯旗下的萨伯-博福斯动力有限公司(SAAB-Bofors Dynamics AB)生产。

最新的卡尔-古斯塔夫M4于2014年在美国陆军年会上首次公开,这次萨伯-博福斯公司采用钛合金炮管,重量大幅度减轻至7公斤左右,但与以前的M2型和M3型的弹药完全通用。这件武器刚刚展出就立即从斯洛伐克获得了第一份采购合同,然后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USSOCOM)也跟着采购,其他采购M4型的国家还有瑞典、挪威、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等等。

即使生产商早已变了3次,这个系列也已经有了4个型号,但无论哪家生产商,都依然采用“卡尔-古斯塔夫”这个名称来命名它的商业型。

最初,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是作为反坦克武器设计的,但随着其他各种类型的弹药的出现,其战术作用范围迅速扩大,例如产生高爆破片的人员杀伤弹、近距离防御用的霰弹、烟雾弹等等, 所以卡尔-古斯塔夫系列无后坐力炮就变成了一种多用途的“单兵大炮”。它唯一的缺点是发射器本身的体积和重量都太大,比起一次性火箭筒,不但要占用编制,而且比起其主要竞争的对手RPG-7火箭筒,无论炮身还是弹药都要重得多。所以一次次的改进焦点都是落在了“减重”上。

随着反坦克导弹和一次性火箭筒的广泛装备,类似“卡尔-古斯塔夫”这样的班组重型反坦克武器的重要性有些下降,很多国家开始减少无后坐力炮的装备数量,用反坦克导弹去负担反装甲任务,用更轻便的一次性火箭筒来对付其他目标。但随着冷战结束,西方国家不用再担心来自东方的装甲洪流,而火箭筒在许多武装冲突中被发现射程精度都不如无后坐力炮高,昂贵的反坦克导弹经常被用于打击较远距离的工事或软目标。一些步兵单位开始重新考虑无后坐力炮。

其实在这方面,美国陆军的第75游骑兵团就可能比较有前瞻性了,在美军已经大量装备了反坦克导弹和一次性火箭筒的前提下,他们仍然保留了了一小批M67 90mm无后坐力炮。因为他们认为一次性火箭筒的功能比较单一(当时一次性火箭筒都是破甲战斗部,后来即使开发了多用途战斗部,但因为不能在战场装填,所以功能仍然比较单一),而且射程近、精度低;而当时美军的单兵反坦克导弹是M47“龙”式,这种有线制导的导弹飞行速度慢,飞到最远射程1,000米时需要12秒,在这期间还要始终保持瞄准目标,但因为发射时的动静非常大,极易暴露射手位置;而无后坐力炮则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且弹种多,可对付多种不同类型的目标。

在1987年,游骑兵团决定更新换代他们的无后坐力炮,在调查、论证、研究了市面上能买到的无后坐力炮后,在1988年9月29日,正式选定了卡尔-古斯塔夫M3,并命名为RAAWS(Ranger Anti-Armor/Anti-Personnel Weapon System,游骑兵反装甲/反人员武器系统的缩写)。随后就对承包商提供的试验数据进行评估,同时由USSOCOM采购了数十具卡尔-古斯塔夫M3,一部分送交靶场进行试验,一部分直接进入游骑兵团进行试用。在1993年曾经用1具卡尔-古斯塔夫M3进行了寿命试验,当时生产商萨伯公司称武器寿命是500发,但实际上打到2360发时才在膛线部位出现侵蚀现象。对于陆军的试验结果一直很关注的海豹突击队也对此计划产生了兴趣,并加入到这个试验计划中,所以在那一年主持试验的USSOCOM便将项目名称改为MAAWS(Multi-role Anti-armor Anti-tank Weapon System,多用途反装甲/反坦克武器系统的缩写)。在正式定型后,称为M3 MAAWS。但据说在游骑兵团内,习惯用RAWS(游骑兵反装坦克武器系统)来称呼。

游骑兵团最早开始试装备,海豹突击队也在1997年开始试装备。虽然在试用时效果很好,但美军特种部队一直没有扩大装备范围。影响美军特种部队采购更多MAAWS的原因,主要是由于FGM-148“标枪”式反坦克导弹的广泛应用,不少美军单位认为“标枪”导弹也可以对付远距离的多种目标。但当国会限制了更多的国防预算,无后坐力炮使用成本低的优点又重新被提了出来,而且相比起“标枪”导弹,在小规模的轻步兵分队中也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比如两名士兵只能携带两具“标枪”,但如果是一个游骑兵的两人MAAWS小组,则会携带一具无后坐力炮和6发炮弹。

在2011年,USSOCOM采购了58具M3 MAAWS并部署到阿富汗进行实战测试,试用的单位发现,当在1,000码甚至更远距离上受到阿富汗游击队的轻武器袭扰时,装备MAAWS的单位反击最迅速效果也最好。比如塔利班经常使用82mm无后坐力炮(前苏联的B10或中国的65式)在远处打冷炮。虽然这种炮超过1公里外射击时命中率不高,但也能起到袭扰的作用,而且如果美军士兵运气不好的话,说不定就被打中了。而偷袭者大多打几炮就会跑,因为他们也知道呆久了美军召唤的空中支援就会到达。在没有无后坐力炮时,美军最有效的反击手段是“标枪”导弹。虽然迫击炮也能打得那么远,但对于行军状态中的单位来说,展开需要时间。而MAAWS可以使轻步兵单位的火力延伸至1300米外,甚至有过在极限射程1700米消灭目标的情况。“标枪”的问题是太贵,一发就要8万美元,而MAAWS一发只需要3千美元左右(取决于什么弹种)。

2011年影响美军决定扩大装备MAAWS的研究报告中的敌我双方轻武器作战效果示意图,标枪是最理想的反击武器

由于SOCOM只送去了不足60具卡尔-古斯塔夫M3,所以有些单位就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2011年的时候,就有人设法从战备仓库里翻出了一批库存的M67无后坐力炮及其弹药,全部送到了当时部署在阿富汗的第101空中突击师第4步兵旅战斗队(IBCT)。结果得到这批过时装备的美军步兵发现,这是很有效的多用途武器。

正是基于这些调研结果,USSOCOM最终决定扩大MAAWS的装备数量及部署单位,但他们希望这种武器能更轻。于是在2013年3月28日,USSOCOM正式提出对M3 MAAWS减重的要求,但不能降低原有的可靠性。而恰好萨伯公司在这之前已经研制出减轻重量的改进型,再综合USSOCOM的其他要求,在2014年推出卡尔-古斯塔夫M4。USSOCOM立即就接受了这件更轻便的无后坐力炮,但命名为M3E1 MAAWS,经过几年小范围内的试用后,于2017年签订合同正式采购1,100具M3E1 MAAWS。除了特种部队,常规部队中的一线战斗单位也计划装备M3E1 MAAWS,根据2015年《简氏导弹与火箭》上的信息,美国陆军计划将每个战斗旅将配备27具MAAWS,这些无后坐力炮将直接配属到步兵排,而不是武器排。而自1984年以来一直使用Mk153 SMAW多用途火箭筒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开始计划用M3E1替换其中的部分甚至全部的SMAW。在正式装备后,M3E1也改称M3A1 MAAWS。

卡尔-古斯塔夫系列无后坐力炮是是一种通过线膛身管发射大口径炮弹的单发后膛装填武器。炮管分燃烧室和导向管两部分,用合金钢制成,导向管内有24根膛线,采用线膛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在远距离上的命中精度,但弹体高速旋转是会分散空心成形装药爆炸时所产生的金属射流,从而削弱破甲深度。因此由线膛身管发射的破甲弹大多配有滑动弹带来抵消膛线引导弹体的自转,卡尔-古斯塔夫所配的破甲弹都有滑动弹带。苏联的无后坐力炮多采用滑膛炮管就是因为反坦克是无后坐力炮的主要任务,破甲弹是无后坐力炮的基本弹种。

在线膛导向管后面是燃烧室,也就是击发前容纳炮弹的位置。在燃烧室后部通过铰接安装有钢制的喇叭形喷管(文丘里喷口),扣动扳手可向左侧打开,用于装填弹药或退壳。发射时,后方的危险区是45度、60米。卡尔-古斯塔夫M3的炮管由包裹着碳纤维外套的的薄钢衬管制成,因此M3的炮身会比较轻。

击发机构由带扳机的手枪形握把和手动保险装置组成,安装在炮管下方,并通过炮管下方长管内容纳的连杆与后部的击发簧和击锤相连。除保险卡笋和保险扳把之外,还设有阻铁保险。发射时,先竖起握把后面的保险扳把,向前推压撞击杆到待发位置,再打开阻铁保险,才可扣动扳机击发。炮管下还有一个肩托和一个前握把,而肩托前部还能装上一个可拆卸、可调节高度的钢制两脚架。炮管左侧有隔热材料制成的护板,由护板箍固定在发射筒燃烧室外面,以保护射手面部不被发射后高热的筒壁灼伤。整个武器系统重心设计合理,虽然重量不小但重心恰好落在射手肩部。在M3的炮管上方,还增设了一个提把。

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在炮管左侧装有可折叠的觇孔式机械瞄准具,但这只是备用的。卡尔-古斯塔夫M1和M2型上配有2倍放大倍率的望远式瞄准镜,因为这种射程可达千米的直射火炮如果没有光学瞄准镜是很难保证命中率的。卡尔-古斯塔夫M2的2倍瞄准镜上有测距用的分划,瞄准距离从50米至900米;而在卡尔-古斯塔夫M3上,则改为一个安装在20mm宽导轨上的3倍光学瞄准镜,除了有测距分划,还增加了可根据药温和风偏进行校正的功能,此外还可拆卸下来换成夜视瞄准镜或其他厂商生产的瞄准装置。

其他配备的附件包括有:觇孔式炮膛校射装置,安装在炮口和炮尾对光学瞄准镜进行校正;使用内嵌枪管的训练装置,可瑞典的6.5mm枪弹或7.62mm北约标准弹来进行枪代炮的训练;另外还有用于膛线清理的的专用维护擦拭工具。

7.62mm口径SCA 553B枪代炮训练装置,就是一个炮弹形状的假体,内嵌7.62x51mm枪管

用于军事演飞的激光模拟器材的M3

最新的卡尔-古斯塔夫M4在M3基础上作了以下几项改进:采用外包覆碳纤维的钛合金炮管,大幅度减轻重量,另外由于钛合金比较耐用,所以厂家规定的炮管寿命从500发提高至1,000发;安装瞄准具的20mm导轨改为皮卡汀尼导轨,用户可自由选择白光瞄准镜、红点瞄准镜、红外或热成像瞄准具等不同的瞄准装置,甚至可安装含弹道计算器在内的智能瞄准具,可以在1,500米距离上使用榴霰弹;肩托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炮手的需要,提高人体工程学;加快装弹速度;采用更多的工程塑料部件取代原来的铝合金部件,例如铝合金提把改为工程塑料提把;提把、握把都可折叠以减小装箱空间;集成了有武器编号和计算使用次数的芯片,改善军队物流管理和使用维护的水平。

另外从不同用户的照片中发现,卡尔-古斯塔夫M4可能有不同的配件供用户选择。例如有些用户的卡尔-古斯塔夫M4在炮管外箍上了隔热套,而另一些用户则在炮口安装上一块挡板,可能是防止发射时炮口焰会反射到炮手的脸上。但这个炮口挡板在过去许多装备卡尔-古斯塔夫的用户那里都没有(除了日本,但他们有时也会拆掉那个喇叭形的护筒装置),可见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在发射时炮口溢出的火药气体是不会反弹到炮手脸上的。因此这个炮口护板或日本的喇叭形护筒最大的作用,可能是缓和射击时的炮口击波。据说卡尔-古斯塔夫最大的缺点就是射击时炮口击波会冲击射手的面部,因此卡尔-古斯塔夫炮手一天的训练量不易过多,如果打一整天就会受不了(在美国贴吧Reddit上曾有人贴出一张流鼻血的瑞典士兵照片说是打了一整天的卡尔-古斯塔夫,回帖中有丹麦人说,一天最多练20发,而且对装填手和训练教员来说都一样,但照片的真实性未能证实)。但实际上无论实战还是训练,一般都没机会连续不停地打一整天,尤其是实战中,不会携带足够打一天的炮弹出行。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许多卡尔-古斯塔夫的用户都不会加装炮口护板的原因。

因为卡尔-古斯塔夫M4的钛合金炮管比较昂贵,有些用户可能需要较廉价的产品。所以虽然已经推出了最新的M4型,但萨伯公司仍在生产M3型,但把安装瞄准具的导轨改成皮卡汀尼标准,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换上更先进的瞄准装置。例如Aimpoint公司生产的具有测距、弹道计算功能的FCS火控系统。另外有部分卡尔-古斯塔夫M3在炮管前部通过金属箍,固定上一个加厚的隔热套,因此在外观上看起来就好像一个新的型号。所以有些报道会误把这种箍上隔热套和换上新的瞄准装置的卡尔-古斯塔夫M3当成最新的改进型。另外这个隔热套在炮口位置的直径扩大,估计也是想起到类似炮口挡板的作用,缓和炮口击波的。

在卡尔-古斯塔夫M3(上)与卡尔-古斯塔夫M4(下)之间,还有一个造型不一样的型号,其实是在卡尔-古斯塔夫M3的炮管前部用金属箍固定上一个加厚的隔热套

  M2 M3 M4
武器空重 14.2 kg 10 kg 7 kg
武器全长 1130 mm 1065 mm 1000 mm
有效射程 350~2000 m(取决于发射的弹种)

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的标准小组由两人组成,分别是炮手和装填手。炮手通常只带炮身和自卫武器,不带弹药;装填手则携带弹药,并负责战斗时的目标搜索及弹着点观察。但由于炮弹的体积和重量也比较大,所以一般就携带两、三组弹药筒。所以如果是在徒步行进的部队中,通常可以让其他步兵帮忙携带几组弹药。携带的炮弹通常装在一个专门的双联装塑料筒中,因此每一组弹药筒都可装两枚炮弹。另外,不同国家的炮手的自卫武器不一样,比如瑞典的炮手通常带一支G3步枪,加拿大陆军的炮手则带一支C7步枪,荷兰的炮手曾经携带Uzi冲锋枪,而美军的炮手通常配备手枪。


一个熟练的炮组,每分钟可射出6发。

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配用的炮弹有铝合金制成的药筒,药筒底部用一层可冲破的塑料隔板进行密封,当发射时火药气体冲破这层塑料隔板向后喷,以实现无后坐力原理发射。底火位于药筒底缘的侧面,因此,在装填时必须让底火部位对准炮管内的击针孔位置。为此,在药筒底缘上有一个专门的缺口便于装填时的底火方向定位。卡尔-古斯塔夫的弹药最早时只有反坦克用的破甲弹,然后又增加了人员杀伤的高爆弹(有800枚钢珠的榴霰弹),之后一直在不断地推阵出新,发展出更多的弹药。最初m/48型时期的弹药只是被发射药射出炮管,后来研制卡尔-古斯塔夫M3时又研制了带火箭增程发动机的弹药,在弹头飞离炮口10至30米后点火加速,使有效射程大幅提高。但这些有火箭改动机的增程炮弹也完全可以在卡尔-古斯塔夫M2型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