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195个页面,701个用户,18,007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G11无壳弹突击步枪

来自火器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G11

900 (110).jpg

G11

类型:突击步枪/无壳弹步枪/无托式步枪
原产地:德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90年4月4日至1990年10月5日
使用方:德国
参与战争:无

生产历史

研发者:Gesellschaft für Hülsenlose Gewehrsysteme
研发日期:1971年
生产商:Heckler & Koch
制造数量:制造数量
衍生型:HK ACR/G11 PDW/G11 LMG

基本规格

重量:3.6kg
长度:750mm
枪管长度:540m


子弹:4.7mm无壳弹
口径:4.7×33mm
枪机:转膛式枪机
发射模式:低速全自动/半自动/高速三连点射
枪口初速:930m/s
有效射程:1120m
供弹方式:弹匣
瞄具:伽利略光学瞄准镜

0 (3).gif

▲G11K2改进型号

在1960年代,各国军方对换装小口径步枪趋之若鹜的时候,当时的西德陆军却没有随波逐流,用5.56mm步枪取代当时装备的7.62mm口径的G3步枪。在1967至1968年间,当时的西德军方、HK公司以及诺贝尔火炸药公司(Dynamit Nobel)达成一致见解,他们认为,无论采用哪一种小口径的步枪,其技术性能都无法摆脱传统步枪技术水平与局限性。为此,他们选择了德国在二战中美国在二战后都曾研究过但未成功的无壳弹/枪技术,试图一举超越小口径化,直接研制并装备具有革命性的无壳弹步枪系统。这就是G11无壳弹步枪系统。

1231354.jpg

▲第一型4.3mm无壳弹验证枪机

1970年,西德国防部列出了一个标准作为这种革命性的步兵战斗武器的设计要求,这个设计要求是希望能成倍地提高西德士兵的个人战斗能力。这个标准如下:

武器的最大长度:小于750mm

包括100发弹药在内的最大重量:小于4.5kg

武器的装弹数:50发左右

高命中率的3发点射

不校正瞄具的有效平射距离:300m

对设计者而言最大的难题是在实战中提高命中率,因为战斗中的心理压力常常会降低射击水准。另外,经统计发现,3发点射时命中目标的数量比全自动发射时还要少。因为第一发弹的命中率是最高的,而发射第一发弹时的后坐力会影响到随后射出的子弹,而3发点射是每扣动一下扳机就自动发射出3发弹头。经研究只有将射速提高到2,000RPM以上,才能提高3发点射时的命中率。这种设计的理论依然正是美国的“齐射”研究。总之,为了达到高射速点射的目的,HK公司采用了一种圆柱形转膛式枪机的设计来提高射速。

3456).jpg

▲HK无壳弹第一型原型步枪

最初,无壳弹武器系统的开发项目只有两个公司参与,其中HK公司负责武器部分的设计,而诺贝尔火炸药公司则负责设计无壳弹部分。这两个公司并称为GHGS(德语:Gesellschaft für Hülsenlose Gewehrsysteme,即:无壳弹步枪系统联合企业)。后来德国的光学仪器制造公司Hensoldt/Wetzlar又加入了GHGS集团,负责开发/制造武器系统的1倍光学瞄准镜。在1971年,HK公司先后研制出第1型和第2型的原理验证机,在1971年底通过技术鉴定后,认为无壳弹武器系统是可行的。在1973年,北约也对无壳弹武器系统感兴趣,希望HK公司能够在1977年4月交付武器,并在当年的北约一级的军事演习中进行试验。于是HK公司加紧无壳弹步枪的研究工作。

90324235.jpg

▲G11无壳弹步枪

1974年夏天,HK公司研制出第1型原型枪。该枪已经具有G11的许多鲜明特征,G11的基本结构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已经确定下来,包括平行放置于枪管上方的弹匣,弹匣内的枪弹弹头向下并垂直于枪管轴线,无托结构(弹膛/枪机位于枪托内),兼有提把功能的光学瞄具,又比如高达1,800发/分的高射速三发点射和低至400发/分的全自动射击。西德国防部也对无壳弹原型枪很乐观,与HK公司签订合同规定在1977年秋完成全部研究工作。

900 000.jpg

▲G11伽利略式瞄准镜

最早的无壳弹原型枪的瞄准装置是采用折射

光学原理,物镜位置比较低,目镜则高一些。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瞄准线贴近枪管,因为预想到在有效射程内的弹道比较平直,瞄准线低一些可以扩大直射距离。但因为枪是无托结构的,贴腮位置比较高,所以要从1974年至1977年,HK公司先后研制了1号至5号共五种原型枪,但试验结果显示此时的无壳弹武器系统还不能成熟到可以装备部队。所以在1977年HK公司并未能设计定型并交付部队。除了武器本身的技术还需要完成外,在与HK33进行比较试验中也发现4.3mm口径无壳弹易受风力影响,其精度表现远不如5.56mm。有经验的射手在300米距离上试射,散布圆直径居然有1.8米。所以1977年HK公司在5号原型枪上同时试验了原有的4.3mm和新研制的4.7mm两种无壳弹后,便决定从6号原型枪开始改为4.7mm口径。

9000000.jpg

▲G3自动步枪,MP2冲锋枪和G11原型枪

对G11有效性的理论研究:G11的子弹飞到250米处约需0.3秒,当一个目标以时速6公里的速度跑动时,0.3秒就能跑出约0.51米。而G11的一个高速3发点射在250米处的散布圆半径也是0.51米。

900 (00.jpg

▲G11及原型机使用的两种无壳弹

经过多年的努力,HK的无壳弹步枪系统日趋成熟。从1981年至1982年间研制的14号原型枪已经达到可以交付部队进行野战试验的程度。1986年,14号原型枪被西德军队正式定型为G11(后被称为国G11K1)。G11步枪在1987年3月开始试产。G11采用独特的转膛式枪机,有单发、高速3发点和低速全自动的射击模式。步枪上没有机械瞄具,最初的型号有一个固定的1倍光学瞄准镜,后来改为可拆卸的瞄准镜。早期原型上的聚合物弹匣容量为50发,而后期型号减少到45发,并且在弹匣供弹插槽两侧各有一个后备弹匣插槽,可在枪上同时携带3个弹匣。后期型号的枪口下方还增加了刺刀座,还可以加装两脚架。

900000.jpg

▲G11早期型

经过这一系列改进后的型号在1988年被命名为G11K2,并开始提交部队试验。在1989年进行的测试中认为G11K2比G3可提高50%的命中率。1990年3月23日,在G11K2完成一系列试验后,当时的联邦防卫技术与采购署确定:无壳弹步枪在技术上已经达到装备水平。4月4日,德国陆军部宣布,G11K2已经达到部队使用要求,随后发给HK公司一份价值6,000万马克的订单。据称在当年已经向部队交付了1,000支G11K2。

900 (110).jpg

▲G11K2

但就在这一年,柏林墙倒塌,东部地区急需资金建设,加上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威胁减小,换装新型枪已不再是迫切需要了。结果在1990年10月中旬,德国作出决定,在立法会议上不再讨论G11的装备问题。就这样,G11的生产、采购与装备计划被取消。虽然G11的装备计划被取消,但HK公司仍对并尝试向其他国家出口G11,不过这些努力都失败了。有传闻说只有德国国防军的特种部队及美军特种部队极少量地装备了G11K2,但并没有证据。

900 (1091).jpg

▲以G11为原型的HK ACR

在1982年美国提出ACR(先进战斗步枪)计划后,HK公司也以G11为基础,将无壳弹口径更改为4.92mm参与竞投,但1993年美军宣布取消ACR计划后,HK公司的无壳弹步枪装备之梦再一次破灭。在军方公布的实验结果中,尽管四家投标公司的竞投方案都采用了超前的革新技术,但都无法使其性能比超出M16A2,其中HK的ACR样枪在试验中突现的问题是在远距离射程上性能劣于M16A2。

900 (12).jpg

▲M16的设计者斯通纳试射G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