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我们目前有6,187个页面,699个用户,17,993次编辑。
  • 欢迎加入火器百科注册一个账号,一起参与编写吧!
  • 如果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帮助或者加入火器百科QQ群:欢迎加入火器百科官方群,群聊号码 766652219
  • 首页是Hio的三次修改版,沿用了各代首页。赞美吧!

M67式90毫米无坐力炮

来自火器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美国法兰克福兵工厂于1959年研制的口径90毫米的便携式无坐力炮。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为美军步兵连制式装备。用于在近距离上攻击中型坦克和其他装甲较薄的目标,也可攻击碉堡和掩体等防御工事。


国家:美国

技术数据


  • 名称:M67式90毫米无坐力炮
  • 研发单位:美国法兰克福兵工厂
  • 研发时间:1959年
  • 口径:中口径炮

技术数据

  • 口径:90毫米
  • 炮管长度:1,346毫米
  • 最大射程:2,100米
  • 炮口初速:213米/秒

研发背景

M18无后坐力炮虽然穿甲能力不佳,但是M18无后坐力炮比较轻便,能够肩扛式射击,在200米的距离内弹道相当平直,因此在太平洋战区广受美军欢迎,在冲绳战役中大规模使用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M18无后坐力炮的战绩自然鼓舞了美国火炮研发部门开发新款无后坐力炮的热情,因此,在二战结束后,美军相继开发出了M2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M40型106毫米无后坐力炮。虽然这两款无后坐力炮的性能也不错,但是对于步兵来说总体重量还是偏大,美军步兵还是更喜欢类似M18那种可以直接肩扛式发射的无后坐力炮。M40无后坐力炮又过大过重。

在美军的要求下,新款无后坐力炮的研发很快被提上了日程,为了能够权衡重量和威力,新款无后坐力炮的口径被定在了90毫米,在兼顾火力支援的同时,强调其反装甲能力,这也就是后来的M67无后坐力炮。

为了获得较好的精度,同时兼顾聚能破甲弹药的使用,M67无后坐力炮采用了钢制线膛身管,后膛装填,铰接式后盖。在需要进行依托式射击时,可以将筒身上的单脚架展开为火炮提供一定的稳定,在情况紧急时,M67也可以直接依靠两脚架或者扛在射手的肩膀上进行发射。

M67无后坐力炮最大的问题是连续射击时炮身容易过热的问题,因为采用了钢制线膛炮管,炮弹在发射时会和筒身产生巨大的摩擦,再加上炮弹尾焰的烤炙,很容易出现过热而无法射击的情况。

虽然M67无后坐力炮的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10发,但是为了防止炮身过热,在实际使用中美军通常控制在每分钟1发左右的射速。当然,在战况紧急的战场上,士兵是不会考虑那么多的。因为M67无后坐力炮在连续射击5发左右后需要15分钟来散热,因此美军通常携带3具M67无后坐力炮交替使用,防止在战场上出现火力空白。

该炮很容易出现过热情况

美军在越南战争中首次大规模使用M67无后坐力炮,为了能够给步兵提供足够猛烈的火力支援,M67无后坐力炮除了常规的90毫米定装破甲弹之外,也装备了常规高爆弹。M67无后坐力炮的定装弹弹尾材料是易碎的塑料,在炮弹发射后塑料碎片随炮弹尾焰喷射走,不会在炮膛内部有太多的残留物,下一发炮弹可以直接进行装填射击。

不过在越南战争中,M67无后坐力炮使用最多的还是M590型箭弹。M590箭弹是一款反人员弹药,和二战时美军使用的箭形弹很相似,主要用于近距离压制敌方步兵冲锋集群或者对隐藏在丛林中的目标进行射击。

虽然M67无后坐力炮属于线膛炮,但是其初速仅有200米每秒,据称较慢的射速是专门设计的。因为M67无后坐力炮主要是依靠白光瞄准镜进行瞄准,较慢的炮弹初速有利于射手观察炮弹轨迹,及时调整炮弹的弹着点。

M67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在使用

虽然在进入70年代后,随着“陶”式反坦克导弹等制导武器的入役,美军开始逐渐减少M67无后坐力炮的使用规模。但是因为该炮反应速度快且可靠性高,因此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部分美军部队中仍然有使用该炮的记录。